课堂教学新样态 青年教师展风采--华山中学中数组青年教师评优课回顾
2023/1/11 15:44:35 阅读:149 发布者: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学校的希望。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推进“大单元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加强我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脱颖而出,达到以赛促教研、促学习、促业务能力提高的目的,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评优课和展示课一系列教研活动。按照华山中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安排,初中数学组于11月15日下午进行了 “优秀教师成长营--青年教师评优课”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是对教龄在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们一次课堂教学基本能力的检验,同时也为这些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走向优秀的锻炼机会。
此次评优课活动,由我校七年级数学任昊昱老师和七年级(6)班的同学带来的一堂《销售中的盈亏》公开课,六、七、八三个年级的数学老师参与钉钉线上听评课,并通过CCTalk向华山教育联盟校进行课堂实况转播。此次活动,我们还有幸邀请了二师初中数学教研员程玲玲老师和三建中学初中数学教研员环宇老师参与。
1
课前说课
任昊昱老师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集备课组成员集体智慧,深入挖掘教材,研究课标中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要求,同时结合学生年纪太小,缺少生活经验,对于销售问题中的一些量的含义和数量关系容易混淆不清等学情,紧扣“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目标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任老师说课流程基本完整。对教材、学情分析非常到位;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定位非常清楚;对模型思想和核心素养落实到位。
2
课堂展示
课堂上,任昊昱老师通过课前任务单,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一个情境问题,引出了盈亏问题中的六大概念和三个重要数量关系,这为后续新知讲解做好铺垫。在探索新知环节,采用的策略是低起点,小步子,多交流,多讨论,符合七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建模思想的步骤清晰、完整、合理,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
任老师大胆尝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钉钉和微信的转化,实现了小组合作。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思想得到升华,思维得到进阶,使核心素养得到充分落实。课堂教学课件上没有花哨的图案和动画,而是通过电脑和平板的双屏互动,展示学生每一道的解题过程,将学生的课堂生成全部板书到课件上,尽可能达到线下课堂的板书效果。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知与情感体验,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的课型是大单元教学双师课,双师课堂老师的相互配合非常默契、顺畅,让本节课更加完美,陈老师总是在恰当的地方出现,起到点睛之笔。比如在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时,设未知数需要带单位吗?有什么好处?通过陈老师的追问和点拨,让学生更加清楚带单位的重要性。比如在线上小组合作环节,陈老师和任老师相互配合,进入小组微信群,解决学生疑惑。
3
课后评课
课后,在初中数学组评委老师的组织下,特邀第二师教研室的专家老师与六、七、八三个年级备课组教师齐聚线上,集体对任昊昱老师的授课进行评课议课。会上,六年级备课组长周延励老师、八年级冯丽华老师、董丽娟老师以及我校初中数学教研员陈燕飞老师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和老师的自身素养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也指出了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肯建议。
所有参与评课的老师一致认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学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教师设问,以问促教,围绕问题,探究新知,使问题成为组织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与学的得力帮手,即有预设的静态问题,又有开放的动态问题,使教与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使得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最后,第二师教研室的程玲玲老师也对本节课的进行了详尽点评,从理论的高度到课堂实际的操作,点评全面具体,分析透彻到位,与会老师们获益匪浅。
教学是一场永不停止的修炼!每一个法则,每一层修炼,都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感触很多。初中数学组的老师们从未停止修炼的脚步,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将继续奋力向前,不断摸索,更加潜心钻研教材,学习教书育人的方法。生命不停,脚步不止!
转自:“华山中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