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乍寒还暖,近3个月的居家线上学习,对家长、孩子、幼儿园与小学如何去做幼小、小幼衔接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孩子怎样才能顺利过渡?2023年幼小衔接与小幼衔接的正确开启方式究竟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探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构建科学适宜的衔接工作体系,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做好幼升小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11月25日,由第二师华山中学主办的“双向奔赴 赋能成长——第四届幼小联盟校研讨会暨华山中学2023年小幼衔接课程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
第二师华山中学党委书记邱成国老师、第二师华山中学副校长李娟娟老师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还特邀第二师铁门关市研培中心学前教育教学教研员刘文霞老师进行点评指导。博古其中学、华山二中、二十八团梨华中学、三建中学、三十团中学、二师师直幼儿园、幼小联盟校、华山中学家长代表70余人参与了线上研讨,九千余名小学、幼儿园教师在cctalk平台同步参与活动。
此次研讨会由华山中学家校协作中心主任武彩霞老师主持,会议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优秀幼儿园代表经验分享,第二环节为小学两所学校衔接课程经验分享,第三环节为交流研讨环节。
幼小衔接送一程
第二师师直幼儿园保教主任豆盼老师以《儿童视角下幼小衔接的思与行》为题进行分享,她从“新政策颁布后幼小衔接的实践路径”与“疫情之下的思与行”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新政策颁布后,师直幼儿园将入学准备四方面的教育目标与原本化的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进行了深度的融合,明确了三步走的策略,真正体现了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幼小衔接。另外,在疫情长期居家学习的背景下,师直幼儿园提出了四点反思和五项行动,这不仅为广大教师拓宽了工作思路,同时也激发了老师们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度思考。
森林之光幼儿园园长马燕老师以《遇见成长 衔接梦想》为题进行分享,她从“政策中前行、误区中成长、经验与分享”三个方面阐述了幼小衔接以来,森林之光幼儿园不断探索,不断深研,落实幼小衔接工作的理念及实施途径与方法。森林之光幼儿园本着以幼儿游戏为主线,一日生活为载体,课程为抓手,自然教育为核心的幼小衔接理念,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编织出了六大准备的发展目标,认为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应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做准备,通过不断积累,进而由量变引发质变,实现全员、全过程的衔接。
库尔勒市佳鑫幼儿园执行园长李伟琴老师以《花开有度 衔接有时》为题,从“教师实践教研引领、科学衔接携手同行、努力的方向”三个方面对佳鑫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做法进行了分享。好的教师需要专业化发展,佳鑫幼儿园重视教师的实践和教研引领,创设衔接校园的环境,成立幼小衔接教研组,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以此促进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佳鑫幼儿园一直以来重视家园共育问题,与家长携手,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理念,减轻家长的心理焦虑,最终让家长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科学的幼小衔接方式。
第一环节分享结束后,由第二师铁门关市研培中心学前教育教学教研员刘文霞老师进行专家点评指导。刘老师将每所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做法与经验像颗颗珍珠一样串起来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进行了简要解读,建议老师们用心领会指导意见当中的精神,把握其中的精髓,从中找到与自己工作相关的部分,抓住重点,找准方向,不流于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小幼衔接接一站
华山二中党政办公室主任吴蓉荔老师以《双向赋能 倾心共育》为主题,对华山二中2022年小幼衔接工作进行了汇报,从“课程背景、课程双向衔接、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在分析学校、学生和家长三者现状的基础上,吴老师提出了符合华山二中现状的小幼衔接课程模式,即双向衔接的课程,接着阐述了具体的课程实施框架。吴老师提到好的课程一定要有全面细致的评价护航,华山二中小幼衔接课程的评价侧重于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体现了评价的多元性和趣味性。
第二师博古其中学家校协作中心主任杨珊老师以《蓄力起航 赋能成长》为题,从“现状分析、课程开展的意义与价值、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特色与不足、课程思考”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首先,杨老师分析了博古其中学小幼衔接课程的现状及课程开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博古其中学以华山中学小幼衔接课程体系为模板,从学校课程、家庭课程、父母成长课程三个维度同步开展衔接课程,以“传承与成长”为课程特色,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最终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努力积蓄力量为学生、家长与教师的成长赋能。
两所学校分享结束后,由华山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娟娟老师进行专家点评指导。李娟娟老师将华山中学的小幼衔接理念到具体的做法进行了梳理,并且对两所学校的小幼衔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学校在适应区域环境的变革方面做的非常的扎实、有效。同时也给予了老师们很多启发和思考,进一步提出了小幼衔接课程不光光是为了幼儿一生的快乐而打造的,更是要建立有效的方法,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把科学育儿、科学做好小幼衔接课程当成我们共同的努力目标。
在此次研讨会举办前期,华山中学面向州市、师直属幼儿园4000多位幼儿园家长和华山中学400多位经历过衔接课程的一年级家长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第二师华山中学家校协作中心主任武彩霞老师对此次数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解读。从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衔接的理念方面入手还是家长的需求方面入手,学校本身都还有很多可做可为之处。
两个环节的分享结束后,由华山中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邱成国老师进行总结性引领。邱书记通过两个追问对营造幼小、小幼衔接家校协作良好氛围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小学向幼儿园的衔接,其实就是幼儿园、学校和家庭的相互协作,而通过深入追溯可以发现其实贯穿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儿童成长规律和教育本质的理解,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共同营建一个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起点。最后,邱书记总结了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即安全感和自信心,给予了我们理念的指导。
分组交流研讨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交流研讨,大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幼小和小幼衔接的壁垒是什么、如何打破?衔接的痛点与聚焦点应该在哪里?疫情之下衔接课程该如何做?”三个问题,选择其中1-2个问题进行重点研讨,最后分组汇报研讨结果。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认真做记录,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从政策研读、课程建设、幼儿特点、家长认知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互相交流中定出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衔接方法,促使衔接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更能助力孩子的成长。
幼小衔接、小幼衔接,是家、园、校三方携手并肩的合作共育。本次研讨会促使园校携手更加立足实际,通过分享讨论,优化完善衔接课程,助力幼儿身心平稳“过渡”。相信通过家、园、校携手互研共享,能更科学有效地助力孩子的快乐成长!
花开有时,衔接有度
孩子们如待放的花蕾
在爱的滋养中不断成长
愿每个“准”小学生
都能在学校、幼儿园、家庭
三方的协同呵护下
卸下焦虑与不安
怀揣梦想与期许
自信满满地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转自:“华山中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