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出台吹响了学教变革的号角,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包头市第二实验中学开展了“大单元教学扬帆起航,学科教研众行致远”线上主题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们继续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
悟:以研促悟,学习理论
各学科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学习“大单元教学”的相关理论,使教师们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从浅层次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实现“学—教—评”一致。
01
数学教研组谈“大单元教学”
冯秀英老师:大单元教学设计有三大:一是大视野,以往我们的教学以课时为主要授课模式,一点点向前推进,缺乏整体规划性。大单元教学是要站在更高的视角,寻找达到目标更有效率的路径。二是大整合。以一个大的问题,大的情境,一个主题为主线层层推进,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沿途的其他知识,甚至是跨年级数学课本上的知识,这样一种授课模式使学生学完后把知识拉起来就是一张网。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的认识。三是大目标以往我们的目标是单纯的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而大单无教学定目标时是围绕核 心素养定目标的,终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张祺老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张彩霞老师:以前我对大单元教学这一概念存在偏差,经过系统学习。现在,我认为大单元教学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做为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体系,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教学思路和授课方式。它是从单篇(章)教学发展到单元数学,进而发系到单元主题教学,大单元教学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非一朝一夕之易,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学习,研究、实践,希望在不久将来会收获满满。
张巧凤老师:数学学科特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可以是一个单元的跨课时衔接,也可以是跨单元衔接.甚至是跨学段之间都能以一个切入点为中心,把知识穿成一串,所以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大单元教学。“大单元设计教学”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的科学设计。
贾燕萍老师: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从一章或者一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智慧创造性的表现。单元教学设计的目的意义在于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环节的最优化。
武雪花老师:学习了专家的大单元整体设计的一些案例,对大单元设计有一些浅显认识。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将教学从“教”的立场转变为“学”的立场、“课时”站位提高到“单元”站位,针对学科教材内自然单元内容或跨自然单元,大任务、大概念、大问题下开展学习大单元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的“层进式”发展,成为新时期中小学学科教师践行核心素养本位教学的必修课。当下,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呢?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打通知识到素养的通道,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从课时走向单元的几个关键就是内容的重构,目标的重构,结构的构构,评价的重构,作业的重构。
苑翠青老师: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整合方法,是优化初中数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通过数学单元化的教学设计,能够提炼知识点,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集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把握。要实现大单元教学设计这一点,老师要做到8个方面:1)高站位把握课标;2)详细分解课标;3)研读单元教材;4)研单元章前页;5)研读单元课文;6)研单元内容整合;7)单元拓展运用;8)深解单元习题。总而言之,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新时期背景下的重要教学理念和方式。我们要把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呈现出更加完善的、逻辑性较强的单元设计课堂。
02
综合教研组畅谈“大单元教学”
张燕燕老师:我认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义:(一)优化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指导我们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和分析教材,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把教材当做“圣经”,教学活动范围窄、形式单一的现状,为我们规划和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可避免些不必要的重复。(二)提高课堂实效,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在各类评教中,专家纷纷提到,一些优质课之所以显得“大气”,收效好,遵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正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实践也证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更好地体现科学方法(如探究)的价值及意义,同时也能使学生更轻松地把握单元知识结构,自主建构思维方法。
张志霞老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程度需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完成某种任务来衡量,指向素养的评价必须要有恰当的情境,离开真实情境或任务是无法很好地评价核心素养的。1. 把真实情境与任务背后的“真实世界”直接当作课程的组成部分,以实现学生的“真学习”。2. 要衡量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最好的做法是让学生“做事”。因为做事可以考查学生所学的知识、展示出来的技能、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推论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念等。
索睿智老师: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变的具体,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田孝毅老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是当今也是今后未来一段时间的大趋势。大单元教学设计使我们对单元学习的认识由浅层转向深层次学习,改变了以往对学生三维知识的培养,而是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直指综合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发展。
杨秀清老师:大单元教学以核心大概念为基础,着眼于“大”字,强调教学内容、教学构架、教学视野的大分大合,着重于知识的整体性和学科素养的综合培养。首先是教学内容上的“大”。大单元教学把小学段做为一个整体内容进行大框架的解读,再在大框架下建立系统内容和授课内容,同时关注当下内容和以前、以后的知识联系,而不是孤立的考虑单个教学内容。其次是教学架构大。传统教学单兵作战,而大单元教学是以每一个学科的教师团队为作战单位,发挥的是每一个人的强项,得到的是合力。第三是教学视野大,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只盯着知识点、考点,而是将视野从学习放大到了生活,结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真正实现了“学习即生活”的教育观。
03
语文教研组谈“大单元教学”收获及困惑
孙美婷老师:大单元是单篇与整个单元的整合,需要有整合意识。找到一个切入点进行1+x的月度分析。但是应该怎样进行教学重点的平衡呢?
李晓霞老师:用多元要素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
王雨薇老师: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采用1+1的方法,将习作放在课文学习时候进行。疑惑:怎样平衡教学重点王彩琴老师::抓本单元教学要点语文要素,本单元要体会课文道理、归纳课文,通过朗读归纳、教师指导进行。提出疑问:本单元识字比较多,归纳起来难度大,该怎么解决
张红丽老师:创造性复述与缩写故事怎样同时进行?
郭青苗老师:抓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四年级应该更多注重“把握”。疑问:复述课文“起因、经过、结果”学生 说得多,怎么办?
杨美云老师:五单元识字单元 ,抓语文要素、教方法。
韩美香老师:本单元主题:美好河山、要进行关键语句理解、习作是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教研室闫晓枫老师答疑解惑
闫老师以老师们提出的疑问,对单元整体教学给出针对性建议。首先,闫老师讲解了以“任务”为载体的单元教学基本特点:在学习材料方面需要课程内容、资料、资源更多;在课程知识方面要用核心概念进行内容统摄;在教学方式方面,课程内容需要结构化重组;在课程资源方面需要有“大情境”特征。 然后闫老师以“五上五单元”为例,呈现了以“任务”为载体的单元教学关系框架。闫老师讲到第一要统整学习主题,然后分解出“学习任务”,再针对每个学习任务,设置实践活动,活动需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突出语言运用、思维与情感深度参与。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最终凸显学科核心素颜。
04
英语教研组进行“大单元教学”研讨
陈静老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改变零散知识传授的现状,尝试采用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活动为路径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具有体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实现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彰显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核心素养融合进阶发展四个显著特征,其设计可采用整合与重组单元教学内容以建构内容的关联性、制订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以体现单元学习的整体性、设计与单元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以走向“教—学—评”一致性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在主题意义探究中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等四个策略。
苏叶青老师:研读教材,深度理解教材内容,把握单元核心要义。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要做到深度理解教材内容,挖掘各个语篇的知识内容和文化内涵,把促进学习真实发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生活经历、能力层次和语言水平,不断聚合、提炼下一级概念与上一级概念之间的同一本质,形成具有较高的抽象和概括程度的新认知、行为和情感态度的关键意义,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杜慧芳老师:借助课程标准中的高频词句,捕捉主题意义踪影。《义教新课标》中有诸多高频词句。这些词句的高频出现,表明它们具有重要的引领与统摄作用。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要想准确提炼教材的主题意义,教师可以借助课程标准中的高频词句,如“育人价值”“单元目标”“语篇主题意义”以及“审美旨趣、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等。这些高频词句必然会在课程内容选择与安排上予以体现、落实。因此,关注这些高频词句并深刻领悟其价值导向,进而聚焦单元主题进一步延伸联想,分析事物(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并作出价值判断,对于提炼并概括出完整的主题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05
音体美教研组交流“大单元教学”
音体美教研组的老师首先探讨了这段时间在钉钉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分享了有效教学方法,就大单元学习展开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有教学设计方面的,有教学方法衔接的,有在单元设计存在困惑的,大家各抒己见。武玮老师介绍了大单元整体备课的背景和在平时音乐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罗朝松老师介绍了单元整体备课的优缺点,张海霞老师介绍了单元备课在美术学科中的具体实施方法,焦元乐老师分享了单元备课在体育学科中的一些顾虑和想法,边旭东老师分享了单元备课在体育学科中的成功案例,白明老师分享了单元备课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想法。老师们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丰富了相关学科整体单元备课的知识,相互借鉴了经验,改进的方法,大家感觉学有所获。
行:大胆创新,设计教学
各学科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理论的引领下,勇于探索、尝试,设计了一节节优质课。
“三尺讲台踏春秋,一支粉笔写芳华”。本次“大单元教学”主题研讨活动,既为执教老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机会,也为老师们创设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包头市第二实验中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使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转自:“包头市第二实验中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