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落实新课标,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孩子们的参与,素养成果异彩纷呈。
一年级
发展运算能力,聚焦素养发展
我是口算小达人
“我是口算小达人”主要以口卡的形式,考查孩子们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孩子们优秀的表现吧!
屏幕那端,可爱又认真的你,不甘落后的样子,着实让老师欢喜感动。
孩子们自信呈现自己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这短短半年的学习生活,让一年级的小豆包们,从最初懵懂无知的孩童蜕变成乐学、上进的小学生, 增添了很多知识和力量,学会了很多生活的本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年级
关注“三个能力”和兴趣,培养核心素养
为强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二年级老师设置了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素养内容。
一、我是计算小能手——乘法口诀展示。
二、动手操作我最棒——用一副三角尺拼钝角。
三、语言表达我能行——用钟面拨时间,边说边操作。
四、实际应用我会做——测量数学书的短边的长度。
学生从以上四项内容中选取两项完成。学生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展示优秀的自己,也可以通过选择自己不太擅长的项目来挑战自己、提升自己。通过本次学科展示,同学们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知识、实践、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在感受成就的同时也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年级
培养数感,发展核心素养
数感是新课程提出的十个核心素养之一,数感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直觉,是一种对数的敏感性和鉴赏力也是数学思维的一种表征,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三年级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内容,通过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比如时间、测量、周长、分数、集合等,记录自己一天内做某些事情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求出做这件事的经过时间,可以用图片、手抄报等形式记录过程。测量生活中常见物体(一般是规则物体)某个面的长和宽或者边长,如果是不规则的物体,测量某个面所有边的长度,计算出周长,可以用图片、手抄报等形式记录过程。“我是数学小讲师”,以视频的方式讲一个数学故事或者数学趣题,视频要有故事或者趣题背景,面对镜头进行讲述。
测评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感知数感;注重动手操作,培养数感;重视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四年级
内容丰富,评价多元
四年级数学线上测评分为计算、动手操作、数学表达和问题解决四个板块。采用摘星的形式评定等级,满星为20颗,获得17-20颗星的被评为“数学金星达人”,获得12-16颗星的被评为“数学银星达人”,获得12颗星以下的被评为“数学铜星达人”。
具体内容如下:
1.计算小能手: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内容。
2.操作小能手:用纸条做莫比乌斯带或画角并测量所画角的度数。(二选一)
3.表达小能手:规范画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4.生活小能手:如果1个人1天节约1滴水,1000滴水约重50克,那么全中国约14亿人1天节约的水大约有多重呢?
高年级
聚焦应用和创新,发展核心素养
依据第三学段的目标,高年级开展了“学数学用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素养测评,一方面能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思维导图类
数学知识的掌握一定要有好方法,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整理好各种复杂的逻辑、知识点。请你设计六年级数学书上全册内容思维导图或某一单元内容的思维导图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
二、设计创新类
学习了圆的知识,请你用圆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看看同学们的精彩作品展示吧
数学需要动手做出来,数学需要动脑想出来。高年级数学组开展“学数学用数学”素养测评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无论动手还是动脑,都是在“做”数学,参与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丽,让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学数学”中学习、理解、提高,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吧!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机勃勃的精神,由此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本学期期末,数学学科通过有趣的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夯实知识技能,享受努力之后带来的喜悦,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让我们一起经营好孩子们的现在,等待美好的明天飞奔而来。
转自:“洛阳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