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耕园的规划设计
——滨海五年级数学学科项目化学习
01
项目背景
学校礼耕园是学生的劳动基地,由班级认领种植蔬菜,这是每个学生期待和向往的。本学期我们五年级好几个班级认领了土地,这可乐坏了孩子们,一有空就去看望土地,商量着“种植什么蔬菜”“这块土地有多大”“可以种多少的蔬菜”……由于是第一次种植蔬菜,出现了很多问题,于是我们就根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开展“礼耕园的规划设计”项目化学习。
驱动性问题
02
1.实地考察
学校礼耕园是孩子们平时经常去的地方,去那里观察蔬菜的长势如何、种了什么蔬菜。今天可不同,我们是以设计师的身份去观察、去思考。瞧,有的孩子在数种了多少棵蔬菜,有的孩子用手去测量土地的大小,有的孩子忙着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梳理汇报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礼耕园存在很多问题,经过组内激烈的讨论,各小组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
3.产生驱动性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与了解,孩子们对此次的项目学习有了很多的想法,通过交流讨论,最终确定了研究方向:如何规划设计礼耕园?
03
项目任务设计
在“如何规划设计礼耕园?”这一大的驱动性问题下进行问题分解,同学们确立了子问题与其对应的子任务:
项目实施
04
子问题1:礼耕园一共有多少块地?
同学们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画出礼耕园的平面图,发现礼耕园一共划分为9块地,每块地又划分为两到三部分,由不同的班级负责种植。
子问题2:
礼耕园每块地的面积有多大?
每块菜地的形状虽然是不规则图形,但它们近似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要计算每块地的面积,我们先来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 探究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部分孩子已经知道计算公式,但对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不是很清楚。因此,这个环节主要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比一比哪组想到的面积推导方法多?得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为进一步厘清面积推导过程,感受各图形之间的联系,用思维导图对图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梳理总结。
2. 实地测量土地面积
孩子们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自去测量土地的面积。瞧,孩子们量的多认真呀!
滑动查看
3. 计算土地面积
根据测量结果,各小组计算出土地的面积。
滑动查看
子问题3:如何选择蔬菜的品种?
有的要种南瓜,有的想种萝卜,有的想种青菜,有的想种辣椒……经过讨论,各小组明确小组成员不同的蔬菜调查任务。孩子们结合网络资源搜索,对自己感兴趣的蔬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完成蔬菜种子小调查,汇总讨论。
子问题4:
如何对礼耕园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礼耕园前,孩子们开展了头脑风暴,对礼耕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很多要求:“每块土地种植的蔬菜要不同,蔬菜品种要多样化”“阳光照不到的土地要种植喜阴的蔬菜”“要考虑蔬菜的行距和间距”“为了达到土地最大化利用率,可以在边上种植丝瓜类搭架子的植物”……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各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土地选择蔬菜品种,规划设计种植方案。
项目评价与反思
五(1)班 包景天
第一周了解礼耕园,测量土地各种数据,计算好土地的面积。第二周上网查找蔬菜的相关资料,学会与小组成员沟通协助。第三周规划设计礼耕园,不仅要考虑土地的大小,还要考虑蔬菜的行距和间距,在小组成员的努力下、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方案。一路走来,辛苦又开心!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
五(3)班 陈奕哲、王嘉泽
今天去测量礼耕园的土地,可我们忘记带卷尺,这让我们很苦恼,这时王嘉泽提出用一拃一拃量。我们分工合作,每人测量一条边。我摆好L型手持,两眼盯着垂直点,从右往左一拃一拃的量,在心中默默地数着数:15、30、45、60、75、90……动作一定要慢而缓,别被外界事物所干扰,不然心一乱,就量乱了。经过大家地不懈努力,我们成功测量出数据,计算出面积。
五(5)班 尚伊诺
我们组拿着卷尺去测量4号菜地的面积,可是它的边坑坑洼洼,凹凸不同,怎么测量和计算呢?我们按着这块地的样子在纸上画了地形图,仔细观察与研究。哦!有了,可以用填补法,将凸出来的那块地移动凹进去的地方不就正好成了一个梯形。我们测量出这块近似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4号菜地的面积。
五(6)班 牟乐易
那天中午,天气晴朗,阳光正好,我带着组员们走进礼耕园,找到我们的菜地,开始忙活起来。两个同学分别拉着卷尺的两端,蹲在菜地两头。他们两人用力拉着,皮尺绷紧了,我的心也绷得紧紧的。“五米六!”那边传来声音,我赶紧在本子上记下。等另一位画草图的同学画好底稿再标上去。“五米七!”……直到每条边都记下了,草图画好了,我们才收工回教室。到教室后,我们把这样一个不规则图形估成了梯形,得出上底为5米,下地为5.6米,高为5.7米,最终算出此块菜地面积约是30平方米。接下来我们查找蔬菜的生长习性,根据菜的生长需求算出每株菜之间的距离,再播种。不过因为疫情,这项活动被迫推迟了,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通过本次项目化学习,我体会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以前我一直认为农民伯伯种地完全是凭经验,没想到,种地里面也藏着那么多、那么深的奥秘!
五(8)班 张朝涵
测量土地面积时,我们组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世纪难题”。首先,我们发现土地不是规则图形,弯弯曲曲,尺子难以测量。其次,我们发现尺子太短,无法一次量出结果。再其次,我们组的组长手受了伤,不方便参加活动,做任务的事情便落在了组员身上。这三个任务压在身上,我不禁吞了一口水,感到“鸭梨”出大。对于土地十分不规则,我们还是无从下手,终于汤汤同学提出一条“金玉良言”不如用我们刚学的移多补少法进行估算吧。对啊,怎么刚学的知识就忘了呢!我们马上始实践。由我和俊呈来拉尺子,拉到一半,俊呈手滑,松开了尺子,差点划伤我的手,继续,测出了这边,又测出那边。总算测好了。这时,计算组那边汤儒辰发现问题,为什么长边还没短边长。我们开始重新测量,数据竟然差了20多cm,一想才知道,原来俊呈没有顶住头。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测量。
通过这次实践,我明白了数学多么重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知识是万物的根基。也明白: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
转自:“乐清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