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下午,本学期第五次高三英语全市教研活动在线上如期进行。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调研测试试题分析及一生一案诊断示例”,旨在通过对12月份进行的广州市调研考试的试题和数据的分析,展示在阅读理解和应用文写作方面的“一生一案”的具体做法,为老师们制定相应的“一生一案”辅导方案提供示范和方法指导,进一步提高高考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为下一阶段的二轮专题备考指明努力方向。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广州市教研院陈皓曦老师介绍调研测试命题指导思想以及试题特点,并给出数据使用及下阶段宏观备考建议;接着,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谭达文老师进行了题为“2023届广州市调研考阅读部分试题分析及对高考试题二次开发利用的探索”的专题分享;最后,由广州市真光中学吴君毅老师带来“广州市调研测试应用文写作分析及‘一生一案’诊补案例”。
第一部分:试题总体分析
陈皓曦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调研测试试题模拟高考,充分暴露学生的弱点,诊断教与学存在问题的命题初衷,旨在通过让学生们接触陌生与复杂的命题情境进而提升应对新情境的灵活度。与此同时,陈老师指出试题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并通过对几道阅读题的答题情况分析,指出学生的失误在于语篇意识和能力不足,再次强调提升学生语篇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陈老师建议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要精选各种体裁的典型语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语篇分析,培养语篇意识和能力。要引导 学生在分析语篇时,既要从宏观层面判断文本类型及写作意图,归纳全文主旨和段落大意,也要在微观层面分析段落的展开方式以及句子间的衔接方式、逻辑关系与语意关联。陈老师建议我们通过让学生说思维(think aloud)等方法,让思维可视化,促进学生形成语篇的结构化知识,养成语篇综合分析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关于调研测试数据的使用,陈皓曦老师建议老师们在诊断学生问题时,首先关注容易题和中等题,尤其是其中区分度优秀的题目。这些题目非常理想地考查了关键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内容要求全面过关,要尽量多拿应得分。对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学生首先关注中等难度及难题中区分度优秀的题目;与此同时,应该注意尖子学生仍然会在个别容易题或中等题中失误,应切实针对尖子生个体的短板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找准增分方向和突破重点。陈老师鼓励老师们对比分析调研测试与阶段训练数据,精确诊断学生群体及个人的进步。根据调研测试数据,分析学生的能力优势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做好答题归因分析,统筹规划共性和个性的教学备考方案,制定一生一案,细化数据,精准画像,聚焦关键问题,及时调整复习方向。通过错题进行归因,具体方法可以利用诊断表、访谈或者小组合作学习、错题反思等有效方式,捋清学生失分的原因是属于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从而在“知识、能力、意识、习惯、策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示范,指导学生进行刻意练习,落实“一对一”陪伴辅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程序化思维,进而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产生顿悟,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
第二部分:阅读部分试题分析及对高考试题二次开发利用的探索
谭老师的分享分为四部分,首先是对市调研考试阅读部分试题分析,接着是问题和应对策略,第三部分是高考试题二次开发的探索,最后是一生一案诊断及备考建议。
谭老师基于直属九校线下考试数据,选取了答对率低于70%的阅读题进行分析,如22、23、25、28、34、35题。通过对这些试题的错因分析,如“句子核心信息判断失误”“逻辑推断失误”“脱离原文臆想”“未能理解一词多义”“文体意识淡薄”“脱离段落主旨去理解句子的意义”等,让我们得出以下教学启示:在阅读教学中要“分析句子内的信息布局及逻辑关系”;“对原文信息的提炼和语义转换的准确度”上要进行刻意训练;更应该“在梳理句子和段落核心信息”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关注段落外部和内部的逻辑关系”,“关注正确选项的命制技巧”。在复习阶段,老师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熟悉各种文体的语篇结构及语言特征”,才能慢慢“厘清篇章的布局及内在的逻辑关系”,并且通过“结合段落和语篇的主旨推断出语篇的细节”等的方法,结合“语篇情境理解转述后的词汇意义”,来“提升对选项用词的敏感度”等。
基于错因分析,谭老师接着提出了阅读备考的三大对策。一是实施阅读做题过程的自我监控和反思。指导学生通过self-check来检测阅读做题过程中思路是否有偏航,通过读后反思不断调整到正确航向。二是讲评前提出问题和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和作答。瞄准考题的突破口,通过问题引导,为学生提供再次深入阅读文本和试题的机会,为学生第二次答对提供可能。三是提供深度阅读训练,促进深度阅读发生。只有通过刻意的训练才能增强学生阅读时与文本、作者、命题者发生互动,引发思辨阅读,参与阅读文章的信息构建,最终达成深度阅读的发生。
为了真正达成深度阅读的目标,谭老师认为一线教师需要依托高考真题,针对每道题背后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策略,对真题的核心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借助对文本的深度加工和利用,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接着,谭老师以2022年高考I卷B篇为例,通过分析本篇阅读文本的篇章结构,文本背后的语言技能内容要求和可能涉及的认知操作,利用9种训练设计,给大家逐一展示了如何对高考文本进行精细化加工。
最后,谭老师通过“错误归因—综合研判—决策建议”的步骤展示阅读教学操作中“一生一案”诊断的具体做法,让老师们大受启发。
第三部分:应用文写作分析及‘一生一案’诊补案例”
吴君毅老师首先回顾了本次调研考试的试题并进行任务分析。紧接着,吴老师通过两篇作答示例,为老师们详细分析了写作思路。在结构维度上,这次的写作任务为感谢信,因此两篇范文在书信文体的一般结构上非常规范,并做到各段落功能清晰,衔接流畅自然。在内容维度上,两篇文章都覆盖两个写作要点(表达感谢和告知讲座反响),针对英语文化展开叙述,并作合理补充。虽然两篇范文对英语文化的展开方式不同,一篇是关于“English’s ro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突出体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第二篇仍是以“English culture”这个主题为落脚点,但辅以English Poetry进行细化阐述。两篇范文都表述清楚、合理,主旨鲜明,内容丰富,详略得当,逻辑连贯。范文段首句“开门见山”道出讲座的主题“English culture”,并作出综合的评价。第二段作为感谢信的核心段落,内容详实、客观评价布朗讲座的反响,既有回顾讲座现场的气氛以及听众的表现,也有介绍活动后收到的各方反响,甚至是具体地引述观众真实的评价话语。在语言维度上,使用了形容词、介词短语、定语从句,甚至是虚拟语气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整合在一句话中的表述,如“I’m writing to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a thought-provoking lecture last Wednesday, without which our school’s English Cultural Festival this year would not have been such a success.)总之,在三个写作维度上,两篇范文给学生们做了非常好的示范,值得学生学习模仿。
随后,吴老师示范了对两篇学生习作的精细点评。针对一号文,吴老师建议围绕“文化”使学生打开思路,补充讲座的具体内容。那具体应该怎样做呢?吴老师指出,教材中涉及到“文化”主题的单元有很多,如U2B1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又如U5B1 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 U4B2 History and traditions等等,建议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些相关话题,细化topic,从文化打开思路,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帮助学生从抽象大概念到具体小范畴组织写作内容,从而快速打开思路,构建写作内容框架;指导学生按“主题语境—主题群—相关单元”几个层面梳理教材,树立大概念,丰富文化知识,形成学科主题知识;通过同题多练,如2022年新高考I卷,让学生学会情景迁移,更好地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
吴老师利用二号文的点评,提醒老师们对学生篇章构建能力的关注。吴老师分析说,从本次调研考试的学生作答情况来看,学生们基本能做到“总-分-总”的篇章结构,但对于正文第二段的叙事段落而言,仍有提升的空间。为此,吴老师建议在“一生一案”策略上可增加“段落叙事结构”的构建训练。段落结构有四种:Narrative, Definition, Opinion和Process,吴老师利用不同的篇章和真题段落深入浅出地向老师们介绍和展示这四种段落的结构特征和需要抓住的重难点,并提供相应的真题进行说明,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应用文诊补策略和思考。
“一生”,即面向每一位学生,“一案”即针对性地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个性化成长学习方案和制定具体备考措施。广州市调研考试已为学生一轮复习做了准确的阶段性诊断,老师仍需利用好本次市调研考试的相关数据,对学生制定“一生一案”辅导方案。“一生一案”能让辅导更精准,让备考更有效。精准研究,紧扣落实,“一生一案”定能成为2023年广州市高考制胜的法宝。
转自:“广州市中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