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程育人标准
创新发现教育策略
通州一小·教学峰会
2023年1月6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教师的群策群力中,结合本学期实际工作,针对新课标理念的学习与落实情况,举行教学峰会,教师代表进行教学思考与教育成果的主题分享。本次峰会由徐宏副校长主持。
教师代表分享
郑维祎
《基于新课标理念
践行语文学习任务群》
郑维祎老师以“基于新课标理念 践行语文学习任务群”为题与我们分享了她对新课标的思考与实践。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内容学习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因此,郑老师以不同课例为我们分享了她在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时的经验做法。
李晓歌
依托学习任务群
构建阅读思维课堂
李晓歌老师以新课标精神为引领,依托学习任务群,打造阅读思维课堂。她认为,教师首先要统筹单元内容,建构整体学习任务群。其次,要精准呈现阅读任务,引导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最后,要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实现由实践向思维的转化。最后,她总结道要通过以上三步促进学生实现主动学习、深度学习,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姜静
领会课标新精神
打造素养新课堂
姜静老师结合本学期教材,与大家分享其关于新课标和数学课堂的思考。她围绕课程理念中的“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和“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三方面进行解读,领会课标精神。接着,她以《认识周长》一课为例为我们展现她是如何探究教学思路,打造素养课堂。
张伊妮
让音乐成为撒播美的使者
张伊妮老师在教学中大胆探索,实现了学科融合。关于践行新课标,打造思维课堂,以音乐学科为例,张老师进行四个层面分享: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融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吴希
把握新课标
构建新型体育课堂
吴希老师以“把握新课标,构建新型体育课堂”为题,与大家交流其对新时期体育课堂的思考。针对新型体育课堂的特点,教学理念与策略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她指出要以人为本,强化全面发展观念和培养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两处入手构建新体育课堂。要实现“因材施教”与“因学施教”的整合构建,实现“因教而学”与“因学而学”的整合构建,同时突出健康理念、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最后,主管教学的徐宏副校长对本学期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做总结与回顾。本学期在面临着“两双”工作的挑战,以及两轮教学方式切换的复杂形势下,在陈校长的统一部署和全体教师的全力付出下,从容、顺利且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教育教学任务。徐宏副校长从三方面对本学期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第一,通过系列培训,促使老师们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打破以往凭经验教学的思维习惯。第二,通过校本教研,在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中,以双教研组模式为基准,从项目组到学科组最后到学校整体设计的微教研、沙龙等,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行为,创新发现课堂教学策略。第三,通过展示交流,在国家、市区等主题活动中,分享教育成果,反思教育策略,在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上越走越远。
校长总结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陈金香校长在认真聆听教师们的分享与汇报之后,给予实验一小教师团队充分的肯定。
在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全体教师在发现教育理念的索引中,在新课标的内化理解中,在思维课堂与项目研究的实践中,全面做到了四个回归,暨从学科知识到学科素养的回归、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回归、从书本知识到生活知识的回归、从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的回归,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的高质量实施。
在系统培训与校本教研中,全体教师做好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结合,在课题研究的多元化构成中,在主题交流活动中,全面建构并呈现了“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有主体性、人人都有协作性、人人都有创造性,人人都有成就感”的“五有”有机发展生态系统。
陈校长指出思维发展对于人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以及对于未来教育的关键属性。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发现教育,更好地契合了这一点。未来,学校将在固本创新中坚定不移地沿着“发现之路”走下去,将发现教育实验向着更深更好处推进,期待全体教师在聚力同心中凝练教育智慧,创造教育路径,形成教育模型,助力发现少年璀璨成长,并期待着与大家在春暖花开之际相遇在美丽的实验一小。
5
PICTURE
教师感受分享
马晓檬
我从陈校长的寄语中体会到:青年教师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思想、要做一位研究型的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对发展的重要性、要做到四个回归、要让学生有实际获得。
周秀春
作为一名有着20余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面对新的教学改革,就要改变传统上的观念,要从经验型转向创新型,从单一型转向教育科研型,要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以崭新的理念传授知识,立足于讲台,用挑战的姿态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董昭
新课标呼唤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是新课标的实施者。未来,对于新课标的研读与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会用“发现之师”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李志鑫
通过姜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小学数学课堂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2.关注设计“结构化”课程,呈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且递进的课程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动态、有机融合的知识网络。3.关注课堂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卢杰
随着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切换转变,教师也应该关注学习方式的变化,并对课堂进行相应的调整。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来拓展学生们的学习空间,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当中当中的多元互动,做到与时俱进。
费丹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历程,才发现其实成长就是在这样每一次的活动中慢慢生根、发芽,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与时代同行,像陈校长所描述的:未来教育会呈现生活化、生命化和个性化,所以我们要跟随教育改革,转换思维,终身学习。
王梦阳
本学期各个培训活动的有序开展,每周的微教研展示活动,老师们参与也是热情高涨,让我真切体会到,学校在打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让每个老师都参与到教研当中,让每一次活动都有收获和体会。我也有幸参与到四年级的语文微教研当中,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非常荣幸教研组给我这样的机会,在备课、试讲、以及最终上台,老师们的细心指导,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收获颇多,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李云华
五位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诠释了对新课标的理解,让课标精神真正落地。她们的精彩演绎让我们感受到这些年轻老师不负众望、不负韶华,在学校的辛勤培养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已结出累累硕果,年轻教师们正在迅速崛起。
丁硕
通过今天几位老师的发言,我更加明白了新课标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各位老师都从教育的转变入手,阐述了课堂中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一节课最主要的内容是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节课是否高效,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教学任务完成多少,而是看学生互动的参与度、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果和探究的深度。
高晗钰
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下,课堂学习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面对这种情形,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去因材施教,怎样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时代对我们成长的召唤。如何将课标细化落实在课堂上,这无疑也是对老师的挑战,需要终身学习。
张爱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李晴
“结合生活实际”是新课标中所提倡的课程理念之一,从郑老师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了低年级语文学习生字的极大趣味性。老师不仅创设了符合学生年龄的情境,还开发了更多的网络平台与资源,激发了学生乐于参与、积极互动的氛围。而在大的“任务群”下一系列小的子任务,从识字开始,再到阅读与表达,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入手、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张宇昕
在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着新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教学中的话。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有了兴趣还要有学生的参与,还要控制学生参与的面积和参与质量的问题。在每门学科的教学中,用自己的实例和自己的成果来感化学生的。
张楠
大单元教学设计也是打造学生思维课堂的一个好方法,传统的单课式备课,虽然对一个单元都面面俱到地确立了教学目标,但只关注知识和技能,导致教学走向片面化,难以发挥教材的多重功能。根据课标理念,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应从整体入手,确立单元教学“三维目标”从三个方面深挖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常誉锟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创新教学研究方式,参与课题研究推动其深刻总结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我校将继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用幸福的教育实现教育的幸福。
教学峰会在思维碰撞与研究共享中接近尾声。2023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将在市区各级领导专家关怀支持下,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理念的扎实落实中,惟实砺新,共研共创,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发现之路上,守教育初心,担师者使命,谱写一小教育集团新华章。
转自:“北京教科院通州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