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常规教学 坚守教育初心
奇思妙想工作室第九次活动
雪白无瑕的雪花纷纷扬扬从天空飘落,杭州迎来了第一场雪,在这样特殊的日子,我们迎来了奇思妙想工作室的第九次活动。
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作业可以检测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层作业的批改是老师与每位学生沟通的桥梁,本着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原则,促使教师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次活动的第一项是互查作业批改情况并及时记录。
从作业批改情况来看,老师们都能做到及时批改,认真批改,有日期、有评价,评价各具风格,诚恳鼓励。订正时教师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订正,这让孩子们在复习时可着重看到自己的不足。活动记录比较好,比如设计班级记录条,一目了然地看到班级上交人数。
教师对每节课作业都进行等级评价,也有老师购买小印章及鼓励性评语等多元化评价。在首次批改时若出现错误打圈,复批时出现错误进行区分标记,全部订正好进行单元评价及鼓励。
通过此次作业批改互查,老师们互相学习优点,查漏补缺,也能在接下来的作业批改中更加负责。为此我们在认识到这次作业检查的得与失之后,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学生的每次作业,耐心帮助困难中的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我们的辛勤耕耘中快乐成长,让每位学生的人生因我们的付出而精彩!
本次活动第二个环节是全体教师观摩杭州市优质课,市优质课是老师们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教师们在观看前首先将教材和教参熟悉并构思,思考这两节课该如何上。随后认真观摩了《认识星座》和《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两节课和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老师的“基于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评价。这一讲座让老师们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有了明确的大方向。
随后老师们对本次活动有了自己的思考:
张益康:
如何基于大概念的课堂教学重构?对大概念的理解一直是我在日常教学中欠缺的领域。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徐春建老师一针见血,短短几句就让我理清了大概念与核心概念的认知界限。同时,基于大概念的单课教学重构让我更有信心去进行教学尝试。
临平一小的朱佳婷老师执教的《认识星座》一课通过游戏式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巧妙地引入课题,对单元大概念把握准确,通过逐步建立模型引导学生从二维转向三维再回到二维经历重演星座产生的思维历程,很好地落实了本课教学目标,同时有结构的学具材料,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值得学习。
楼凡:
观摩了临平第一小学朱佳婷老师的《认识星座》这节课,我受益匪浅。我们常常说起星座,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提出星座、为什么要划分星座呢?这些问题的解决推动着这节课。课前首先通过在茫茫星海中认星的小游戏,让学生意识到星座识星的意义。在此认识上进行北斗七星模型的建立与制作才是有意义的。三个建模的探索环节也是层层递进,紧紧相扣,从二维的北斗七星直观视角到建立起远近不同的北斗七星的空间模型再到不同视角的北斗七星二维视图,很好地将“参照系转化”这一大概念引入课堂,科学地给同学们树立了永恒运动的宇宙时空观,激发了学生学习天文星空的兴趣。
傅丽亚:
听了今天两位老师的课堂,收获颇丰!尤其是朱老师执教的《认识星座》。她从一个指认星星小游戏导入课堂,引出古人划分星座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星星。紧接着通过初步建立北斗七星模型,在知道北斗七星离地球的距离后,再进一步构建北斗七星模型,并从不同方位观察北斗七星,在“参照系转换”这个大概念建立前,朱老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支架,通过播放一个视频,从远处看两个篮球的位置关系到近处看两个篮球的位置关系。通过两次建模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宇宙时空观。朱老师的教学用具设计也非常巧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陆学伟:
今天听了两节很优秀的课,感受到课科学课的教学有时候不一定需要特意抬高对学生的要求,让课堂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有蕴含着浓郁的科学味道也是很好的事情。《认识星座》这一课确实有点难上,讲得太深怕孩子接受不了,讲得太浅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又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这位老师的处理方法很巧妙,从材料的设计以及活动的层层递进,让学生从二维观跳跃到三维,又在三维中渗透宇宙发展的大观念,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我跟着也受益匪浅。
应奇奇:
郑老师的这节《各种各样的运动》让大家都啧啧称赞。首先,郑老师的活动设计是进阶的,从铺垫(蜗牛)导入到小活动(跳蛙),再进阶到大活动(更多物体的运动),最后延伸到运动轨迹分类,过渡顺畅,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其次,郑老师的学习单设计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她展示地非常巧妙,跳蛙活动后展示了4张不同学生的学习单,请学生来评价,在评价中逐步落实用“圆点代表物体”“用线条箭头代表运动轨迹”,为后续活动做铺垫。而观察更多物体的运动活动后,郑老师先整体呈现一个同学的六张学习单,再逐一加入不一样的学习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一节好的课可以用有结构的简单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交流,今天优质课的学习收获很大。
马玉松:
下午听了这两节课,收获非常多。我只有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了,觉得这两节课的老师都非常顺应孩子的认知顺序,注重学科的逻辑思维。比如第一节课在建构一个北斗七星的这个模型的时候,他先从孩子们看到的,然后看到的跟真实的是不是一模一样呢?然后产生冲突,再给一些支架各星距离地球的数据,让他自己来建构出北斗七星的这个空间形态,然后这又把它转化为平面的展示出来。所以就让孩子们完成从表象到本质之间相互的切换。在这节课里还渗透了参照系,这里面也隐含了一个很大的科学概念,就是参照系的转换使孩子们看到的北斗七星的不同模样,能够很好地说明了我们的宇宙宏大空间方位,不是我们平面现在能够一一看到的情况。另外觉得这一节课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在学生建构一些新的概念的时候,他可能有一个中间的学习生长点。一旦老师提供一些支架给他,他就能够通过类比或迁移等思维方法,自主建构成学习的新内容,所以这也就是让他们的认知更加的丰富,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形成过程。
还有第二节课,这个老师上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并不是想我们上的时候,对象一下子给出去很多,他就专门先从跳跳蛙这个单一的对象来分析他的运动表现形式,然后让孩子们了解运动可以具象的表现,也可以通过某一个点来表现它。后来再把它这一个方法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了他后来的识别六种动物的运动当中去,所以就构建运动路线就做得比较流畅。还有一个是科学当中低年级的孩子喜欢从科学游戏中体验不同的乐趣,而且不同层次的孩子还可以有不同的收获,比较有教学弹性。这一点也是我们接下来在课堂设计当中应该要找到去挖掘的地方。
陈舒佳:
今天听了朱佳婷老师的《认识星座》和郑淇老师的《各种各样的运动》两节课,朱老师从人类设置星座的原因引入,整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解决了人类认识星座的原因,为什么北斗七星看上去是平面等问题,层层递进,精心设计的教具也让人耳目一新。郑老师的课堂亲和力十足,将学习目标设立为一种认识事物的新方法——“可以将客观实物抽象为一个质点”,全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郑老师设置多种活动帮助孩子体验到“将客观实物抽象为一个质点”的意义。
张莎:
在素养导向下,“单元”的内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它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一个个内容单元,而是指“素养单元”,即“单元”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是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等的集合。大概念解决了知识的碎片化,拓展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联系了学校与社会、书本与真实情境,最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
以往的教育在给孩子教的是知识,也就是科学家们的结论,但是通过教学,孩子更应该得到的是富有生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次学习,让我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设计教学方案,实实在在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把知识学活,而不至于学成惰性知识。
杜潇:
今天的教研收获很多,在作业批改方面学习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技巧,比如复批用其他颜色笔,进行及时评语。后面两节课是个非常难上的,这两位老师突破个人教学观念,呈现出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课堂,适应没有落实科学概念的失落感,认知难度把握,尽量使用教育游戏或科学游戏来完成科学课堂的教学,人人参与,人人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度拔高认知难度,只要做到只想大概念即可,这样的教学观念是我以后要改正和完善的。
转自:“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