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思维 新课标新教学——
2022/12/21 17:00:49 阅读:320 发布者:
如何理解课程标准倡导的素养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有效实施数学教学?学习和践行新课程标准首先需要关注什么?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有哪些主要表现?为了帮助老师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近日,区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集中在校新型教学空间参与《新课标新思维 新课标新教学》为主题的新课标解读线上培训。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新思维数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邀请了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孙晓天教授、鲍建生教授作专题报告。
鲍建生
《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
鲍建生——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亚洲数学教育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鲍建生教授的讲座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小学阶段的具体行为指标(细化);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这四个部分展开。
这张表让老师们非常清晰地了解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鲍教授鼓励老师们能够多做一些实际案例以助于研究,在疑问与交流环节,他耐心仔细地回答了几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博得了教师的阵阵掌声。
孙晓天
《新课标--需要首先关注什么》
孙晓天——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教授,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数学学科首席专家
孙教授特别强调,教学改革需要改变的是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要求学生做,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的现象,一切都围绕教师和考试展开,片面追求所谓的“高效”。如果任由其发展,那么知识技能永远走不向“三会”。而且随着考试的结束,大部分知识技能会被遗忘。如果再没有素养积淀下来,那么本来要在成人社会里派上用场的数学,其教育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在常态的教学工作中把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好至关重要。
这个图式形象地呈现了为什么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就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目标体系。帮我们厘清了思路,提升了认识。
孙教授的报告让我们了解了“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这一核心素养的背后蕴含的许多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并通过通俗易懂的实例使我们明白“三会”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为我们如何理解、如何处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全体数学教师
认真听课、做笔记,收获满满
实小全体数学教师
一通学习下来,让老师们这样从专业角度去学习“数学课标”,对“数学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实小教师的学习感悟
教育教学已全面进入素养时代,每位教师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最难的变革在课堂,最大的舞台也在课堂,让我们一路追寻,深耕课堂,以深厚的情怀、睿智的思想和坚持的行动去实现教育理想。
——章志远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王永庆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尤春红
鲍教授以“数感”、“量感”、“符号感”为例,引导大家多维度地理解课标的定义,从具体的表现方面去建立一级学业质量指标,实现学业质量的落地生根,也为评价和题库的建立提供依据。 ——陈 巍
转自:“黄岩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