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思同行共成长|区实验小学教育协作体活动(科学)
2022/12/21 16:57:24 阅读:278 发布者:
为了更好的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的精神,改进课堂教学,提升科学教学质量。同时为了加强协作体各校科学学科之间的交流,11月23号,“聚焦科学素养 探索思维进阶”专题研讨会在实验小学举行。
课堂展示
1
《弹簧测力计》
实验小学 黄晓霞执教
黄晓霞老师的课堂处处体现着“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课始,老师直接让学生明确弹簧测力计的作用,让孩子们玩一玩弹簧,从而激发孩子兴趣。为了让孩子们像工程师一样思考,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弹簧测力计所包含的结构,老师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进行板贴,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比较,深入认识了真实测力计的结构。本堂课,黄老师安排学生直接使用弹簧测力计,将小组测量数据在黑板上公示、比较、修正,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最后拓展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实现课堂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江口街道中心小学 黄慧依执教
黄慧依老师《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一课,巧妙设计学习记录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饼干在口腔中的变化时,黄老师将记录单设计成可爱的卡通形象,将口腔放大,并用简明的语言指导学生用镜子观察、记录咀嚼不同时间饼干发生的变化,语言简洁,要求明确,为推测牙齿、唾液和舌头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做了铺垫。交流汇报环节,学生利用道具生动形象地表演了牙齿、舌头和唾液消化食物的过程,极具趣味性!这节课学生们变成了牙齿专家、舌头专家和唾液专家,并利用组内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理解了口腔系统的协同工作,将一节平淡的知识传授课堂变成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快乐课堂。
3
《观察云》
宁溪镇中心小学 叶美玲执教
叶美玲老师课创设了基于生活实际的看云情境,并以此为主线索展开教学。由“用湿毛巾在黑板上写自己“姓”,介绍自己”开始,介绍其实云就是小水珠或者小冰晶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引入课题《观察云》。通过递进的提问:天空中的云每天都一样吗?你观察过怎样的云?环环相扣到下一个环节。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微课通过对美丽的地球的认知,到各种各样云的呈现,让学生了解云的概念,初步了解来认识各种各样的云。同时通过“云的拼图”和组织学生室外观测云这两种方法来学习云与天气的关系,最后通过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的"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对学生进行拓展和要求。
互动点评
课后,三位上课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课堂设计理念和教学反思,各学校的教师们分别对三堂科学课做出点评。椒江实验小学的台州市名师林志老师在总结时指出:科学课堂要创设真实、扎实,充实的情境。注重科学知识点的完善,把生活中的说法和书面语要进行完善,课堂的教和生活的对接是很重要的,技能课例如“弹簧测力计”要慢下来。课堂中的实验环节固然重要,但交流和研讨也同样重要。我们要努力变课堂为学堂,改变提问策略,从学生出发给学生充分的展示和交流机会,助力学生思维的碰撞。结合科学学习探究特点,使课堂更高效、使实验更严谨。
讲座提升
台州市名师
林志老师
台州市名师林志老师带来了以“思维可视化:促成科学概念形成的联结途径”为题的专题讲座。
林老师一直研究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四种表征和老师们进行交流。讲座中以四大块的内容开展:一、视觉具化:“实验—现象图—科学概念”途径。二、媒介表征之动态觉知途径。三、言语表征之场景再现途径。四、肢体表征之具身展示之途径。林老师结合亲身的教学实践经历,为大家阐述了可视化思维的教学被大量的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作为思考、分析、改进教学的策略性工具,贯穿于教、学、评、测、辅全环节,融合了智力、非智力、认知、内容、互动等学习要素,成为各年龄段学生思考和学习方法的好方法。最后,林老师指出要科学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思维培养是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为其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力求将思维的培养渗透至平时教学中,可视化思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的思维路径之一。
此次教研活动,促进了黄岩实验小学教育协作体各校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我们将继续立足“双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深研课堂,砥砺前行!
转自:“黄岩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