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12月5日至6日,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墩头镇小学教育集团、白甸镇中心小学、瓦甸小学全体语文老师相聚云端,共同观摩南通市第十二次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专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既有精彩的课例教学展示,也有精辟的专家专题讲座。5日下午,来自南通各县市区的8位小学语文老师分学段,进行了整本书阅读交流分享课的展示。课堂上,老师们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领学生形式多样地分享阅读所获,交流研讨阅读中的所思。学生们兴趣盎然,踊跃展示,在交流分享中拔节生长。
课堂展示后,专家们进行了睿智地点评:课堂真实而富有灵动,充满了情智的魅力,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被点燃,良好阅读习惯得以养成,阅读能力得以提高,精神世界渐以丰盈。
6日上午,几位专家围绕“整本书阅读”分别以“阅读环境建设的校本化实践研究”“让整本书阅读落地生根”“以三年级童话故事阅读为例谈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实践”为主题畅谈了各自的研究。南通小语领衔人王爱华老师以《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内涵、意义及实施策略”》为题,结合“快乐读书吧”教学的价值定位切入,谈及阅读实践中困境的突破,以及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最后,结合具体的阅读内容详尽细致地为我们讲解了相关的教学策略。这一系列高屋建瓴的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例的分享,授人以法,给人启迪。
此次研讨活动,老师们在观摩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积极撰写自己的体会。
吴梦谣
阅读的基本点就是兴趣,有了兴趣就会自动阅读,有了兴趣就像身体里装了一台“永动机”,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能量。《小鲤鱼跳龙门》这节导读课一开课,曹老师就出示了孩子最熟悉也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的
,鲜明的色彩,生动的人物形象,一下子打开了孩子学习的的愿望。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小手中就可以窥见。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紧接着在引读环节,关于鲤鱼老奶奶的一段动画片,更是把孩子们带入了那个充满童趣的世界,同学们都积极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猜读环节,老师出示了问题:龙门那边是什么景象呢?孩子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有的猜那边是大海,有的猜那边是繁华的城市,就在这猜一猜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能力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让孩子尽情展示自己的想法,释放自己的能量。
邵进雯
徐老师的这节《小鲤鱼跃龙门》交流分享课,秉持整体建构的思想,用项目化和板块化的形式设计整个阅读学习。课前的阅读存折、阳光伴读、故事情节、情景再现、人物颁奖以及书签展示等板块设计,为课堂中的读、讲、演垫下了扎实的教与学的基础。课堂中游戏、表演等形式的激趣,“学习站”项目化形式的串联,锻炼并培养了学生的听、读、讲、说、演各项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恰当的提问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无论是课前的阅读、整理、分享,还是课中结合学习要求共学的表现,教师都做到了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是“授人以渔”的真谛所在。
张梅
阅读原本就是孩子们热爱的一项活动,《格林童话》更是孩子们内心永远的美梦。课堂伊始,金老师让学生借助自己的思维导图讲一讲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并且根据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滋阴准确;故事完整,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加上动作等评价标准进行评判。但从这一环节来说金老师足够贴心、细心。三年级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借助“拐杖”,而这个评价标准正好可以变成拐杖扶孩子们一把。所以讲的孩子注重了各方面的目标达成,对于其他孩子来说评判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与自我反省的过程。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环节是分享阅读方法的环节,整本书的阅读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更是一种文学的阅读,因此关注阅读方法很重要,所以金老师这节课不但教学生阅读的内容,引发学生再次阅读的兴趣,同时教会了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可见其用心良苦。学生在这节课上一定收获颇丰,彻底爱上阅读童话故事。
葛海燕
钱熹老师执教的《稻草人》交流分享课,把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分为三个板块,进行了有序的推进。首先,课堂从“聊人物”入手,一个“聊”的设计看似简单,却还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学生结合课前制作的人物卡片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一个环节的设置巧妙地引领学生还原人物形象,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角色内心,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第二个“讲故事”是文本中精彩情节再现的环节,孩子们不仅通过自己绘声绘色的语言讲出了动人的情节,更是加上了表情、动作等,异常精彩。这样设计,既是学生阅读成果的一种直观体现,更是孩子阅读体验的外在表现,还是阅读再创造的过程,丢弃了课本学习中的那种急功近利,真实地丰厚了学生的精神生命,完美地诠释了阅读之任。最后,钱老师设计了“秀海报”环节,把枯燥的推荐阅读变换成了一种有趣的方式,孩子们多角度阐述了这本书的优点,在交流中能真切感受到孩子们的阅读的喜悦感与成就感。愿好书为桨,阅读为帆,引领为风,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路上且歌且行,实现“减负”与“增质”的双赢。
赵培培
施沈灵老师执教的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交流分享课,首先,施老师巧妙地运用发现单,让孩子们领略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数字,神奇的想象等,有效挖掘了阅读交流分享的生长点。接着,施老师开展了群英会,让孩子们聊一聊心中的神,孩子们通过画一画人物形象,画一画思维导图,讲一讲故事情节,演一演故事内容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感受神话人物形象,并对感兴趣的人物做出评价。然后,施老师利用“学习强国”中的神话新传,设计神话新传的征集令,匠心独到,古今对照,孩子们发现了神话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神话的神圣地位。最后,施老师号召孩子们传承文化自信,根植国家情怀。
王桂玲
薛小亮老师执教的《小英雄雨来》阅读分享课,围绕“英雄”这个话题,先是结合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来交流故事梗概,重温英雄事迹,再通过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话人物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演绎书中的精彩片段,来感受英雄气概。在薛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心地分享着、思考着,感悟雨来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在心中树立起了自己的“英雄观”。在这节课中,薛老师多次搭建支架:一是课前思维导图的绘制,二是“话英雄”中语言范式的提供,三是“演英雄”中的“小贴士”和评价标准的出示,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趋于科学,从而更能收获到阅读的成功与快乐。
吴林梅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形成阅读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统编教材高度重视整本书阅读,旨在通过“快乐读书吧”对其进行课程化的指引。聆听施老师的讲座《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实践——以三年级童话故事阅读为例》,让我对指导整本书的阅读有了更高效的方法。在遵循整本书阅读的周期性和个性化的基础之上,可采用“周期学习单”这一阅读支架。周期学习单是指教师遵循儿童学习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若干学习地图,使学习任务形象化、明确化,主要包括预学、导学和延学三个学习阶段。周期学习单在整本书阅读运用中,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和提升点,为学生设置一个完整的阅读周期,在学生周期阅读的关键处,教师创设阅读情境,指导深度阅读,触发思维张力,为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和提升阅读品质提供支撑。
储呈溶
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教改的重要趋势,统编教材的“快乐读书吧”也大力倡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在思辨读写的视角下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教师精心设计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有依据的辨析有方法的阅读、有新意的写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发展学生言语实践能力。小学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整本书的阅读必然会接触到许多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有趣的语言,无疑对学生心智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搭建起历练学生语言的平台,使学生逐渐生发出对书籍的热爱之情,激起语言表达的乐趣。萌生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言语方面的训练,提升言语实践能力。
总之,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借助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任务单,通过问卷调查、人物名片及思维导图绘制、实践活动作业设计及过程性、阶段性阅读评价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指导,让阅读过程更高效,阅读目的更明确,阅读价值更显著。
沐浴冬日的暖阳,跟随专家的指引,引领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整本书,在大量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每一位小语文老师共同追寻的教育和风。
转自:“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