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致远,研以共进——记数学组教研活动
2022/12/21 11:41:51 阅读:213 发布者:
教以致远 研以共进
专业引领指引方向
10月11日下午,实验小学数学组有幸邀请到了市教研室特级教师徐建文主任,为全体数学老师做了2022版新课标解读的专题讲座《素养进阶,需要长程视野》。鲜活的案例、引人深思的追问,深层的解读让老师们对新课标的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之前,组内也组织了老师对课标的自主学习,大家认真研读后还和2012版课标做了对比。但是自己的摸索远远比不上专家的引领,徐主任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即唤醒了我们对今后教学的思考,又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数学组教师会继续聚焦新课标,不断积蓄知识与力量,躬身实践,学思笃行,为继续创建优质课堂而不断前行!
现场设计彰显实力
备课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为了加强我校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尽快提升我校教师对教材的自主研读能力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更好地锤炼教师的备课基本功,9月20日下午,数学组全体教师集中在秀松楼二楼会议室,进行了现场教学设计大赛。
教学设计的题目由我市教科室统一选定,教学设计要求符合教学实践,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自主创新、注重实效。比赛现场,每一位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紧扣新课标要求,根据学段的不同,精心地撰写教学设计。这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大演练,也是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手段。“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相信通过比赛,教师们能够鞭策自己,不断进取,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钻研精进,获得更好成绩。
月度研讨问诊课堂
“课堂研究从公开课开始”。没错,课堂虽小,却可以折射出无数关于教育教学的话题;课堂虽小,也可以微观地反映课改发展的方向。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窗口,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11月,数学组进行了两次深度的课堂研讨。
11月8日,三年级的司马紫千老师执教了《周长是多少》一课,司马老师给我们呈现一节精彩的活动研究课,精心设计的4个探究性活动 “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和“量一量”,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丰富对周长含义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又要努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一些常用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11月22日,二年级的韩云帆老师执教了《认识线段》一课。韩老师尝试从点运动角度出发,抽象出线段,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线段既可以看作一个静态的图形,也可以看作是点运动的结果。精心设计的“画一画”活动,融多个知识点为一体,使活动设计具有整体性,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学生在进一步感悟线段特征的同时,锻炼了的观察能力,发展了逻辑思维。
两位青年教师的课都非常成功,能大胆尝试,勇于实践,有创新意识。问诊课堂提内涵,把脉模式促成长。课后数学组进行了深度研讨,老师们围绕课堂和研究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思考有深度、评价有内涵,活动有实效。
合作共研“咬尾”前行
本学期,老师们的实践课以“咬尾课”的形式进行。各年级为一个团队,针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讨论、筛选后,甄选出课题,同年级老师们围绕课题进行集体备课后由首位老师进行公开展示,之后同年级老师聚集讨论,对课题的内容增减、实施效果、课堂效率等发表各自见解,为下一位进行公开展示的老师提供可行的建议。接着下一位老师将课程精心打磨后,再次执教。在一次次不断调整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课的重、难点把握更加清晰,对内容与实施的把握更加精准,因此,在最后呈现的展示环节,各年级都出现了形式新颖、卓有成效的课堂。“咬尾课”是一个人人参与、合力攻克课题的合作型活动,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彰显了团队的力量。
集团展示共学共进
10月25日下午,我校承办了协作集团教学展示活动,数学组老师们一起聆听了两堂课,开元小学马琳怡老师执教的《认识线段》和浒浦学校马冬梅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两位老师的课可圈可点,给我们听课老师留下了很深印象。教学因交流碰撞而多彩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在实验小学钱玉珠老师主持下,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齐聚一堂,进行了热烈研讨,活动中不断碰撞出教学思维的火花,凝聚起育人的智慧。集团教学展示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研讨和交流的平台,大家共同探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1月17日,蒋翌颉老师参加了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常熟实验小学和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三校联谊活动,同题异构《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课上蒋老师从算式的实际意义及沟通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分数、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是相同,整数的运算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建构知识的过程更加清晰、完整。课的完美呈现,也离不开实小数学组团队的合力打磨。
教以致远,研以共进。数学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我们将继续发挥集体智慧,深研课堂,砥砺前行。
转自:“常熟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