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知多少 厘米和米来报道——校本部二年级数学教研组
2022/12/21 11:19:43 阅读:228 发布者: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习惯、提升学力的重要途径。理解知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动手去做。双减之下鄢陵县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从趣、活、创三个方面着手,设计了有趣而又有温度的实践性作业,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创新作业落到实处。
一、米尺制作 萨迪曾经说过,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动手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能够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动脑思考,总结经验,获取知识。在学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之际,布置了有趣的数学实践作业:制作米尺,孩子们都开心融入其中(下图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这样的活动加深了二年级孩子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感知了1米的实际长度。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探索思考,交流,展示,习得数学知识,也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研讨,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
二、长度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习厘米和米一课后,为了使孩子们更好地感知长度单位及其使用情境,老师们领着学生们一起测量橡皮,数学课本,练习本教室的长,给孩子们以更加直观的感受。
三、认识身体尺 认识身体尺的教学让小朋友们充分的认识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小朋友们找到了,一拳、一指、一庹等身体尺,将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拓展到生活,富有创造性、多样性的作业引导,促成了学习方式的转化,展示了他们的个性。
作业不应该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童趣的多元复合体。这样的实践作业,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丰富了活动经验,拓展了思维想象空间,提升了数学素养。此次二年级开展的主题单元创新作业,融开放性、生活化为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丰富技能的同时,提高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
转自:“鄢陵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