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小·线上教学】教之有“道”,研之有“法”——临沂第九实验小学北校三年级开展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活动
2022/12/21 9:38:48 阅读:372 发布者:
教之有“道”,研之有“法”。为进一步加强三年级道法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道法学科线上教学质量,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11月10日,临沂第九实验小学三年级全体道法老师齐聚线上进行三单元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在陈彦丽组长的组织下展开。
首先,张洪艳老师就三年级教材第三单元从教材结构、主题框架说明、单元内容简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单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教材的学习视角有所拓展,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
之后,大家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在交流中教师们纷纷踊跃发言,都积极地把自己融入到讨论的氛围中,针对备课主题,结合课标、教材特点等进行了认真研究,最后整合大家的教学智慧,达成共识。
姚慧老师认为: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常常精力充沛,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又缺乏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比较容易“闯祸”。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庭和学校缺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个沉重、不吉利的词,因此人们会对儿童回避这一话题,儿童对死亡所知甚少。很多学校会进行安全教育,但是仅限于交通安全、防火防盗、自我保护等具体操作的层面,并没有把安全教育上升到生命教育的高度,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不可重来的角度来讨论安全的话题。所以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学会保护宝贵的生命,这既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情感基础,也是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冯尚蕾老师说:儿童属于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受心理与生理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周边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人身伤害。因此他们的社会安全意识有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也有待增强。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让他们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会识别社会交往中的骗术,了解如何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做到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珍惜生命。
疫霾散尽终有时,不负光阴不负卿。线上云端教学,别样教学形式,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临沂第九实验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将共交流,集智慧、享资源、促成长,将以以更优质的“线上教学”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勇于实验,主动承担!
转自:“临沂第九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