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研动态】新师汇报展风采,青蓝教研促成长 ——晋江二小开展新教师汇报课(主校区数学专场)

2022/12/21 9:22:05  阅读:162 发布者:

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融入二小大家庭,适应新环境,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在202210月开展了数学组新聘任教师汇报课研讨活动。

一位位芳华初绽、潜心问教的数学新教师在肯钻研、勤思考的数学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的课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老师们的不断思考到最后的课堂呈现充分体现出了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真正做到了在实践中进步,在教学中成长。

1

叶盛龙:二年级上《儿童乐园》

本次汇报课的第一堂课由二年段叶盛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儿童乐园》。叶盛龙老师创设丰富的儿童乐园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接着借助学习单,挖掘教材核心问题,自主解决“有多少人坐小飞机”的问题。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养成用数学讲道理的习惯。在经历从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改写成更为简便的乘法算式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表达”,探索乘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理解了乘法算式的本质。整节课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同桌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汇报等多种形式,叶盛龙老师致力构建新型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延展。

2

陈婷婷: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一)》

陈婷婷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再认识(一)》在紧扣教材的同时又呈现了课堂的新样态,借助“课堂交流用语”使学生更自信地投入到课堂交流中,还巧妙地应用“学习单”“练习单”,让学习和思考真正可见。新课探究中借助了丰富的教具探究四分之三,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再次理解“一个整体”的深层含义。接着探究已知其中的一份,反推出“一个整体”有多少,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课堂中充分的以学生为主体。

3

洪婉婷: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一)》

洪婉婷老师带来的是同课异构的《分数的再认识(一)》一课。洪老师导入利用图形,让学生找分数,初步感悟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多个物体、多组物体;接着通过孩子对四分之三创作的画与说,再次加深对整体的理解;然后通过部分四分之一找整体,形状变了,总数不变;最后让学生通过举例感悟整体的不同部分也会不同。环节层层递进,引人深思。整堂课精心设计的问题串,活动有效进行,老师对学生的思考理答引导,都让学生的思考层次有方向有深度。

4

祝琳慧:一年级上《整理房间》

祝琳慧老师通过“你在家会帮爸爸妈妈整理房间吗”一问,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巧妙地引入了《整理房间》一课的学习。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琳慧老师引导学生围绕“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要这样整理,这样整理的好处有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探索与表达,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除了理性的思考之外,教师还设置了多种课堂活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在学习《整理房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并渗透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教育。

5

施美亮:一年级上《古人计数》

施美亮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古人计数》。施美亮老师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用小棒的根数来记录羊的只数,体会了“实物

-小棒模型-用数字计数”的抽象过程。接着在捆小棒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体验“10个一就是1个十”。然后介绍计数器,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让学生初步体会数位的概念。最后在“我说你摆”、“我说你拨”的游戏中,引导学生经历由数小棒到捆小棒再到拨计数器,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整节课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上进心。

6

周文栋:六年级上《比的认识》

周文栋老师执教《生活中的比》,从照片的像不像从数学的角度如何解释入手,探究像不像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描述长方形的形状。由此引入像这种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放手让学生在探究后自学比,通过问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并结合视频,深入理解生活中的比及其含义。通过视频,学生对比的意义更加明确,也能用发现的眼光找到生活中的比。整节课,放手交给学生去探究、交流,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7

丁雅虹:四年级上《数图形的学问》

丁雅虹老师带来的是《数图形的学问》。丁雅虹老师在本节课中,精心设计学习单,借助鼹鼠钻洞、菜地旅行两个核心问题,围绕“你是怎么数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法,自主思考,将具体情境抽象成线段图,在探索和实践中体验数图形的不同方法(按点数、按长短数),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和形成的过程。整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四人小组讨论,让孩子在小组内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成长,最大限度地卷入课堂学习中。

8

洪玉娇:四年级上《数图形的学问》

洪玉娇老师同课异构《数图形的学问》,从1+1不等于2”设疑引入,先从认识层面铺垫了数图形的知识,为学习新课打下了埋伏。教学中,教师提炼核心问题,用一份精心设计的学习单“想----写”贯穿整个课堂,引导全体学生在一次次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课堂汇报中,学会把数路线和算票数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线段的数学问题,学会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新课堂,新样态,本课尝试改变学习方式,使更多学生有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收获满满!

9

谢其政:四年级上《数图形的学问》

最后,同样是《数图形的学问》一课,谢其政老师基于教材“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的引导学生经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图形的过程,充分把课堂交给孩子,利用学习单,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展示,通过询问“你听明白吗?”“还有吗?”“有补充吗?”等课堂语言更大程度激发学生求知欲与探索欲。并通过画一画,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体会几何图形可以把数学问题变得简明与形象,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研风采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本次汇报课的研讨活动,学校数学组展开教研新风貌:由各位执教新教师提出备课以来的困惑,参与听课的教师、学科组长与校领导对此作出针对性、建设性的解惑,并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建议;在同课异构汇报课后,还开展了“以观察点为切入点+分小组卷入式研讨+各小组代表汇报+提炼关键词总结”的教研新模式,充分体现了二小教师热爱教科研的学术氛围。

结语

“风漾青萍之末,路成硅步之间”。

做引领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青年教师,教师的教学目的要跟上时代的需求,学科教学知识要跟上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学工具要跟上教育发展的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新教师们能够继续潜心问学,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转自:“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