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浸润数学文化 提升核心素养——临沂第九实验小学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新课标 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纪实

2022/12/21 9:05:02  阅读:489 发布者:

为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与要求,引领教研人员和一线老师开展研究,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于 2022114日举办了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数学文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疫情不挡热情,学习不挡时空,临沂第九实验小学教务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山东省教科院徐云鸿主任就“深化数学文化教学研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对“深化”、“数学文化”、“核心素养”三个关键词作出讲解,实现数学教学的文化味、儿童味、生活味、数学味、和谐统一。强调数学的教学要以数学文化为载体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活动呈现各学校数学文化和四节精彩的数学课堂,都在数学文化支撑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从哪里来,体验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生长性。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求真求实的学习的精神,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担当。

都丽丽老师执教的《扇形统计图》,以数学文化为载体,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生活、数学史等融入扇形统计图的研究过程,凸显扇形统计图独有的特点。整节课洋溢着探索的快乐,展现了统计的无穷魅力,发展了学生核心素养。

姜玉美老师执教的《分数除法》这一课,以运算的一致性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帮助学生逐渐理解分数除法的本质。同时,充分利用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利用史料帮助学生寻找最佳学习路径,拓宽了思维,引领学生走上了采用通分法理解算理之路,堪称精妙,也为我们打开了分数除法教学研究的另一扇窗。

李玉波老师执教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课,将剪纸艺术融入数学课堂,用长方形作品拼摆成正方形展板的任务驱动,为概念理解提供形的架构;在解决摆花香的现实问题中培养爱国、爱党情怀,感受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本质;更突出的是以微课形式介绍相关内容的数学史和从古至今对最小公倍数的应用。以数学文化为有效路径,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张靖老师在执教的《数的再认识》一课时,组织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并系统地引入我国从古代整数、小数和分数等数学文化,体会到所有数的知识都与计数单位息息相关,打通了知识的隔断墙,认识到了计数单位的核心地位。引领学生感受了数学的独特魅力,培养了学生继续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和品格,这对激励学生未来继续学习数学和喜欢数学是非常有意义。

最后由刘云霞老师就今天的线上研讨进行总结,并阐述了烟台省数学文化教学的研究历程及点滴成绩。

老师们认真聆听,专心笔记,把知识留在纸上,把成长记在心间,在听与记之间,进行深刻思考,收获满满,充实之余内心更加充满力量。

相信通过深入学习,老师们对数学文化和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将知识内化于心、将感悟诉诸笔端,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九小数学教师们将沿着新课标指明的方向和路径前行,将数学文化的独特育人价值落地于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

转自:“临沂第九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