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橙黄橘绿的时节,秋日暖阳翻开了十一月的日历,瞧!我们的新老师见面课活动中,一位位老师闪亮登场!
语文组
01江漱玉
《卖火柴的小女孩》
聚焦问题
江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江老师在教学时,紧扣目标,教学思路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亮点述评
交往场:
从学生非常熟悉的:自己“大年夜”做什么?来导入新课,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热烈,抓住学生对“幸福”的感知,然后导入课本插图,让学生观察
中的小女孩,感知她的可怜和穷苦,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在新课一开始就深深抓住了学生的心。
思维场:
让学生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江老师让学生找出了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境以及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找出具体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出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追求。江老师紧紧抓住“可怜”一词,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学生能抓住文中句子谈自己的体会。
情感场:
江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验文本中小女孩的可怜,让学生在小女孩身上看到如何面对苦难,从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不断升华。
观察员:李园香 赵美娇
02肖素
《雪地里的小画家》
聚焦问题
肖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描述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肖老师在教学时,以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为线索展开有趣的故事情节,整堂课结构完整,重难点清晰,课堂氛围活跃。
亮点评述
交往场
在导入部分,肖老师以课文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作为背景,创设环境氛围,激发了孩子们对于“雪”的兴趣,同时进行了朗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快速把握到课文的情感基调,感受到下雪的快乐。
思维场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肖老师引导学生看插图说图意,找出相对应语句。朗读课文中,学生学会借助插图猜字、认字,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能够逐步自主地梳理文本信息,较快地读懂故事内容。
情感场
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肖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各句话所表达的感情,她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对孩子们的朗读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在课堂中,肖老师进行了分角色表演朗读的小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一边体会一边朗读,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
观察员:李照骞 赵美娇
03徐佳欣
《王戎不取道旁李》
聚焦问题
本节课重点放在朗读,在多形式的朗读中,借助
、注释和旧知理解小古文大意,进而复述故事,了解王戎是一个爱观察、善思考的孩子。
亮点评述
交往场:介绍历史人物,然后认识新朋友王戎,了解王戎的故事,再评价王戎,师生互动较多,用朋友来贯穿整个课堂。
思维场:“常与诸小儿游”中“诸”,让学生借助注释,在学习“诸儿竞走取之”中“走”的释义,让学生联系旧知,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
情感场:通过“诸儿”和“王戎”的对比,从而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王戎,像他一样,爱观察、善思考。
观察员:葛欣 李芳
数学组
01罗章
《烙饼问题》
聚焦问题
罗老师执教的《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中”优化问题”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烙饼,但缺乏烙饼的实际经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罗老师通过演绎、例举、观察、合作讨论、优化等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怎样烙饼才最合理”的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优化意识。
亮点评述
交往场
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罗老师通过小组交流,上台汇报,集体交流,对比择优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直观中思考、在操作中发现,从而感悟到简单的运筹思想。安排学生“想、 摆、说、比、议”等过程,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通过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场
本节课渗透了统筹优化的思想,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2张、3张----单数,双数饼的探究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情感场
罗老师用问题单刀直入:煮熟一个鸡蛋需要5分钟,煮熟3个鸡蛋最少需要几分钟?为什么不是15分钟,而是5分钟?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伊始,从生活中“煮鸡蛋'的简单事例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回顾平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能节省时间,为新知教学渗透优化思想做好准备。
观察员:朱敏 汪鑫
02章帆
《连加连减》
聚焦问题
章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是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法单元内的学习内容,章老师将本堂课分为两个课时,帮助学生加深对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的理解。
亮点评述
情感场
章老师课前通过小鸡谜语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跟随可爱的小鸡一起去农场看看有什么数学问题。展开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背景,通过动态展示小鸡“来了”、“又来了”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小鸡的数量不断增加,数量增加用加法计算。
思维场
章老师教学设计循序渐进,从先来2只,列算式为5加2等于7,再出示又来一只,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一个过程,从一个加号不够用,需要继续加。引发思维冲突,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连加算式。后面的课堂练习环节,老师设计了两个环节。一个是巴士车上的数学问题,一个是小小售货员。最后小小售货员环节,让学生一个当顾客,一个当店员,计算购买文具的金额。充分将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实际问题。
交往场
课堂上章老师语言亲切,每回答一个问题都对学生给予评价。课堂上会提出很多问题,请学生表达,再请其他学生重复表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和上台的机会,有很多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观察员:蔡弦芝 郑静欢
03蔡弦芝
《认识钟表》
聚焦问题
《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同时将学习与平时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亮点评述
情感场
蔡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从情感场看,蔡老师利用“帮熊大熊二参加钟表王国大会”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中,蔡老师出示各类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交往场
蔡老师建设了许多情境,例如两人合作送数字宝宝和指针回家、你拨我说、你说我拨,以及利用希沃游戏两两PK。但是合作形式较为单调,可以尝试更多方式进行。
思维场
蔡老师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蔡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6时、9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摆时针、分针说时间练习,很好地把时钟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教学。
观察员:章帆 郑静欢
04王玥
《9加几》
聚焦问题
《9加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原理,也为后续学习8、7、6加几打下基础。
亮点评述
交往场
课始,王老师引入了小黄人这个角色, 以小黄人为主线,将同学们分成蓝、红两队进行数数比赛。汇报过程中,一个小朋友采用接着数的方法,另一个小朋友想到“凑十法”即先放进1个凑成10个,9+1=10,借助“凑十法”又回归之前学习的“10加几等于十几”,10+3=13,解决了问题。紧接着学生通过超脑麦斯学具移一移真正理解了“凑十法”。学生通过想、摆、思、说、算,自主归纳出口算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能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思维场
在教学中,王老师努力唤醒学生的已知经验。当学生掌握知识点之后,王老师巧设练习,利用题目的层次性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什么是“凑十法”和形成“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激动人心的碰球游戏,计算9加几,并让学生对算式进行自主整理,从而发现9加几算式里的秘密,让孩子们的思维风暴愈加猛烈。
情感场
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王老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自主获取信息,合作交流探索计算过程,并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平时对数学课堂常规的重视。
观察员:郑静欢 阳灵
美术组
01梁爽
《小小食品店》
聚焦问题
《小小食品店》本课以食物为切入点,以立体造型为手段,利用彩泥、超轻黏土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捏、压、扭等基本技法制作“食物”造型,创设了美术与儿童生存能力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景,是一节有趣的综合活动课。
亮点评述
情感场
本课情境创设非常真实,以大厨带小厨师拜师学艺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技法。老师从服装到课程内容教学始终贯穿情境,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课堂积极性。作业环节更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所有小厨师齐刷刷带上厨师帽来制作食物,还有收银台、上菜盘、点菜区,给老师准备的VIP餐饮劵等等,给学生满满的仪式感,也给听课的老师参与感。同时,让学生在制作食品和组合拼盘的游戏中,体验到了制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思维场
在教学的过程中,梁老师将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编成儿歌的形式,朗朗上口,言语和动作极富感染力,学生无一不在认真学习。在教师示范环节中,梁老师运用南瓜珍珠奶茶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创意食品的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创新思维被激发,学生作业展示效果丰富多样。
交往场
本节课梁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运用亲切的语言和极具表现力的肢体动作以及情境的带入,提升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给学生美术课程的仪式感,让学生对每一节美术课都充满期待。
观察员:美术组全体
02朱亚莉
《青花瓷》
聚焦问题
感受青花瓷器的艺术之美,创作富有寓意的青花瓷器。
亮点评述
交往场
朱老师通过视频代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通过层层提问的师生互动,让孩子们在交流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在小练习与动手实践环节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个别指导与鼓励,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问题解决。
思维场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朱老师不仅通过层层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问题思考,在重难点的解决中,朱老师还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引领让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与思考,让孩子们在独立思考中得到锻炼与成长。课后的拓展环节,更是通过青花瓷在当下生活中的运用,展现传统瓷器文化与现代生活进行联系,启发孩子们去思考如何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情感场
博物馆看展的形式为孩子们创设了愉悦与好奇的学习情境。整堂课的内容难度适中,始终给孩子们们一种轻松欢愉之感。总结与评价阶段朱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博古架,让孩子们将自己创作的青花瓷放入展馆之中,陶冶鉴赏能力,营造参展之感,与课首的博物馆观展进行呼应。拓展环节青花在服饰、家具等上的应用,让学生体会青花纹饰之美在当下的呈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创新意识。
观察员:美术组全组
体育组
01唐亚
《单跳双落》
聚焦问题
唐亚老师本堂课通过“学、练、赛”三个过程来构建,使学生巩固动作技巧的同时也能跟强烈的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也让孩子们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亮点评述
思维场:唐亚老师本堂课通过“学、练、赛”三个过程来构建。唐亚老师运用欢快的音乐带领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做热身活动,然后通过“石头剪刀布”的小游戏来引出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在课的基本部分,唐老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从易到难的教学策略,先让同学们进行原地的跳跃练习,然后再逐步提升难度,慢慢的过渡到行进间的单跳双落,层层递进,思路清晰的指导学生进行学练。
情感场:在课堂中,唐老师非常注重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有趣的小游戏和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引导学生,还适当的增加练习难度,培养学生的好胜心,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好品质。
交往场:唐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像妈妈一样给予孩子们更多的鼓励与包容,用激情和鼓励去引导每一位孩子。课堂中,唐老师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使学生们更好的多去参与到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还让每个小组自主创造练习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观察员:刘双 隆石桥
综合组
01陈链
《会听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
聚焦问题
《会听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语音识别的世界。
亮点评述
情感场
陈老师带来了智能音箱让学生观看老师与小爱同学的互动过程,沉浸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平时我们所使用的小爱智能音箱是能听会说的智能语音应用。同时激发学习热情,知道语音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听懂”的关键。
思维场
通过三个活动:体验语音输入—>解密计算机中的声音—>配配猜猜这是谁。环环紧扣,逻辑清晰自然,步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陈老师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交给学生。借助 Audition 软件,直观展现两段相同文字但音色不一样的语音图形,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至抽象思维的过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交往场
师生一起总结出:机器进行语音识别的一般过程。最后,陈老师以小组谈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到了语音识别。学生在小队分享中学会了倾听、锻炼表达,也了解更多关于语音识别的应用。
观察员:夏娟 柯慧凌
02陆叶
《安慰星球》
聚焦问题
《安慰星球》是一堂人际交往主题的心理课。重在体验,落脚点是方法。本节课的活动丰富,落实到具体“安慰方法”,老师真正陪伴学生“以心育心、以助自助”。学生能在安全开放的心理课堂氛围中,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积极合作、情景体验、助人助己,引导学生如何对周围人进行安慰,从一个很小的落脚点去工作,以促进其人际关系以及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亮点评述
交往场
注重生生互动,引入安慰星球结业典礼考核,让所有同学将自己总结出的“安慰宝典”学以致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思维场
教师将心理咨询技术转化成安慰小技巧,穿插在安慰星球进行大探秘的心理情境的选项中,比如情感反映技术、共情技术、倾听技术。通过安慰星球结业的情景练习,让学生掌握有效安慰他人的方法。
情感场
安慰大探秘的环节引入安慰教室、安慰操场的情景以及伴随音频,让学生觉察有效安慰和无效安慰带来的不同感受,学生可以充分地体验与参与。通过一系列的情景演练让学生唤醒内心的体验和过往记忆,扰动了学生对于安慰行为的思考。
观察员:肖思明 刘淑君
03刘淑君
《我的朋友圈》
聚焦问题
刘老师执教的《我的朋友圈》围绕学生的人际关系,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中始终面带笑容,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回忆与朋友的美好时光,发现感受友情的美好。
亮点评述
交往场
这节课以趣味的找朋友活动引入主题,借助《少年说》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友情的美好,并回忆自身友谊的美好时光,向朋友勇敢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团结协作发现友谊中重要的品质。
思维场
刘老师抛出问题,创设进入中学新环境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果他人想与自己成为朋友时会如何选择,是否会主动与别人成为朋友。
情感场
通过小组讨论和朋友圈的自我探索来了解朋友的积极特质,学会对朋友表达欣赏和赞美,激发了学生主动交往的热情和动力,感受到朋友带来的温暖和感动。
观察员:肖思明 谢兴隆
转自:“岳麓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