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同行。高数组按照学校心本课堂“3+ N”式一月一品研修范式,进行了一次全面且深刻的研修活动。
主题研修活动告示单
梁老师介绍到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只有《方程》和《多边形的面积》这两个大单元可选,按照新课标要求降低了方程在小学学段的学习难度,所以选择了多边形面积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它在“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承载了发展量感、培养推理意识、渗透数学思想、促进数学应用意识等诸多任务。作为种子课,成为实现“整体化”教学的试金石。
学情分析
活动主题确定后,袁关红老师开始调查学情,针对140名学生以三个问题为主线给大家呈现了学生真实的思考。首先是“你知道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吗?”能够准确表述的同学占8.6%,答错的同学占18.6%,遗忘了该部分知识的同学占72.8%。其次,画出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的,能够全部画对的占50%,延长底作高错误率高达42%,斜底作高错误率也偏高占29%,可见大部分同学对于画高的技能比较生疏了。最后,让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计算?,让人意外的是居然有43%的同学知道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可见学生已经有提前预习或者提前学习的基础了。
教材、课标分析
在现有学情的基础上,李璐老师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教材、课标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可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蕴含了对发展量感、培养推理意识、提高应用意识等数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课例展示
有了学情和课标的支撑,梁佳婷老师作为执教者进行了本节课的课例展示。结合前测卷发现43%的同学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但对转化成长方形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所以本节课梁老师将问题聚焦在“转化”含义的理解上。通过画一画、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全方位辅助学生理解转化的深层含义,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思考弥漫整个课堂。
研讨过程、设计调整
一堂好课,都是千磨万击创造出来的。第一轮课例展示后,高数组齐聚研中心进行了深度交流。老师们各抒己见,一致认为试教中“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的过程过于仓促,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于是二轮试教中,梁老师充分吸收了老师们的建议,让课堂更加从容、有序。
三个场域评课
上课一人,评课千人。不同的视觉,不同的精彩。为此,通过现场随机抽签、评课的小互动,高数组内诞生了3位评课老师。她们从情感场、思维场、交往场三个场域进行评课。
情感场:本堂课以“香乐园土地招标会”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土地的大小引入,契合学生生活经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操作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作发扬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呈现“在小区草地修路,哪种设计方案的面积更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无穷的魅力!
交往场:两次学习单设置了清晰、明确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思维,多次请学生自己上台展示,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是在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既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其他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完美的呈现了教与学的共享与共生。
思维场:
不同类型的平行四边形如何转化成长方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各种想法呈现在课堂上。
设计练习的时候巧用素材,由浅到深,层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给了每位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最后一题“哪种设计方案面积更小?”,完全呈现了学生善于思考,富于想象,且能从多维度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思维的启发训练,发散构建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PBL启动宣讲仪式
本次莅临我校参与教研的还有来自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联盟学校的35位老师,我们将带领这些老师们一起探讨并推进PBL项目化学习。依据新课程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接受程度等因素,本学期实小全体数学教师分年级、以备课组长牵头开展了不同主题的项目化学习,通过精心设计驱动问题,有序安排主动探究活动,教师、学生与学习资源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知识与技能,体验问题的解决与团队合作等核心素养,最终达到知识构建与自身技能的提高。各年级备课组长依次就本次学生活动进行了介绍:
一年级组,易碧琪老师牵头的《如何度过有意义的周末》
二年级组,旷兰老师牵头的《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三年级组,奉丹东老师牵头的《如何用数学来为自己编一个新冠疫苗接种编号》
四年级组,袁慧老师牵头的《营养午餐设计大赛》
五年级组,唐珊珊老师牵头的《如何设计一款受学生欢迎数学游戏》
六年级组,陈福香老师牵头的《走进圆的世界》
主评人评课及专家分享
周茜老师作为主评人对本堂课进行了点评。周老师首先肯定了本课设计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习题设计有梯度更有深度,同时也给出了四点建议:1、面积单位计数的本质,还需进一步突破;2、理解更深层次的“出入相补原理”,加强单元内部的关联,建构基于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概念;4、课程容量偏多、习题量稍大,适当删减部分练习。
本次研修活动还特意邀请了岳麓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郑志刚老师莅临现场,郑老师高度肯定了本次研修活动,科学且高效,人人参与,深度学习。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1、基于问题,让教学更有着力点。
2、希望实小能按当前这种教研模式继续深入地做下去,在思考中感悟课堂艺术,在交流中升华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
主题研修活动反馈单、总结表
综合高数组老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的想法和建议,组内完成了本次主题研修活动反馈单。最后,曾静老师对本次主题研修活动进行了总结,并规划了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围绕六年级的《数与形》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也将结合我校心本教育理念,打造更具实小特色的品牌研修活动。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行。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群体智慧的展现,每一节展示课都是一次集体思想的碰撞,在教研的路上,我们永不止步,砥砺前行!
转自:“岳麓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