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思,以思促行——岳麓区实验小学东校区中数组十一月教研活动
2022/12/20 15:57:16 阅读:282 发布者: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11月,岳麓区实验小学东校区中数组开展了一次全面又深刻的教学研修活动。
01
主题研修活动告示单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我们通过让学生摸、描、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进一步巩固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这些设计,都是力求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02
学情分析
确定教学主题后,谌淋淋老师对学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识周长》是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本单元一、二课时对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三是学生有生活经验。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但周长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看到一个平面图形,学生
最先直观感受到的是面的大小,而非外围一周的长度,对于“长度”的认知仅局限于线段的长度。其次,对一周这个词不理解,或知道是图形一周的长度,但会认为图形的边必须是直的。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何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周长,是这节课的重点。
03
课标、教材分析
基于学情的调查分析,邹娟老师对课标和教材进行了详细的研读。《认识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04
课例展示
有了前期充分的准备,汪鑫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堂趣味十足的展示课。从蚂蚁运动会的趣味视频导入,到帮助蚂蚁哥哥和蚂蚁弟弟分饼干,还有好玩的希沃游戏,孩子们完全被鑫鑫老师所吸引。鑫鑫老师用“化曲为直”的思想引导孩子们测量圆的周长,每位学生都积极动手,参与其中。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明白了周长的定义,知道了怎么测量物体的周长,孩子们也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06
探讨过程、设计调整
研有所得,教有所获,每次鑫鑫老师磨课后,中数组的小伙伴们都会在一起研讨,经过三次集体研讨、三次磨课,才有了鑫鑫老师最后的精彩呈现。在展示课后,中数组的老师们在朱敏组长的带领下再次进行了集体研讨,彭晓倩老师作为代表分享了研讨过程。
07
三个场域评课
课例展示后,由肖诗意老师主持,主评人张奉丹东老师以及中数组的罗章老师和汪雪老师分别从三个场域交往场、思维场、情感场进行了评课。
07
主题研修活动反馈单
课例展示结束后,朱敏老师综合、整理了中数组老师们对这一课例的想法,分别从主体确立、目标制定、活动设计、过程呈现和实施效果五个方面对本次主题研修活动进行了详细且深刻的反馈。
本次教研活动从10月底开始准备,到11月底结束,中数组的小伙伴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中互相启发,思想的碰撞中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增强了中数组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凝聚了教师的合力,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
转自:“岳麓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