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月一品一课一得——岳麓区实验小学(东校区)10月份教研课例展示

2022/12/20 15:48:32  阅读:286 发布者:

01低语组

叶潇

在具体情境中,激发表达的兴趣与感受语言的趣味

聚焦问题

这是本册安排的第一次口语交际,话题聚焦“有趣的动物”,这种“有趣”不仅仅是说的人这么认为的,也应该让听的人认同这种看法。引导学生向他人介绍有趣的动物,讲清楚动物有趣的地方,让他人听明白。

亮点评述

交往场:小组合作,趣说动物

在课堂教学中,叶老师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与交流感。营造充满趣味化、情感浓厚的话语场,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给予主动上台交友的学生认可和支持,并请其他学生做到“认真听,听他有没有把动物最有趣的地方说清楚”,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课堂互动。介绍的学生乐于表达,认真聆听的学生懂得尊重,彼此交友的欲望强烈,充分地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思维场:层层递进、循环上升

在教学过程中,先是从羊驼“巧克力”外形、习性、特长三方面说明自己从交朋友的要求;再以水黾口吻进行交友介绍,感受动作、语气语调和突出重点带来的趣味;最后以学习单为载体,动物为介绍对象,组内讨论、班内分享、点评。每个学生都沉浸在交友的愉快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着口语交流,形成了交织的信息网,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了人际交往素养,收获了自信、快乐和满满的成就感。

情感场:情境创造,读演结合

创设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叶老师创设了“羊驼‘巧克力’交朋友”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从动物的外形、习性、特长等方面对羊驼“巧克力”介绍,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交际,乐于表达,养成良好交际的习惯。

观察员:谭诗露 孙婷

02高语组

林雪华

以朗读贯穿课堂,以想象走进诗情,以对话深入文本。辅之以动情的吟诵,师生与词人展开了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

聚焦问题

本课所授的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1课《长相思》,记录长途羁旅风光和词人所思所感。本堂课运用多种方式了解诗词大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词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学科教研活动

交往场:以对话深入文本

林老师的课准备非常的充分,多媒体课件使用得心应手,娴熟的操作、设计的巧思极大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以朗读贯穿课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指名诵读、比较诵读,师生共读。在对话中理解诗人,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贴近学生,关注课堂,及时发现学生的误读,第一时间予以纠正。

思维场:以想象走近诗人

《长相思》含蓄隽永。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对于“山一程,水一程”的跋涉过程,林雪华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借用多媒体

、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将士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宿营的情景与艰辛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上,自然而然地走近诗人、理解诗人。

情感场:以吟诵走进诗情

林雪华老师亲切大方,自信从容的教态,充满诗意的语言,让学生很快进入到诗词的意境。林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想象诗词画面,体会诗词意境:关外风雪交加,故园宁静美好,让人如何不“长相思”!

观察员:张敢  李群

03中数组

吴萍

在生活实践中构建数学模型

聚焦问题

在《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中,吴老师利用孩子们既熟悉又感兴趣的游泳比赛中谁游得快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学会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接着设计了三次比较:首先是路程相同时,比时间;其次是时间相同时,比路程;最后是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可通过计算再比较。在初步认识速度后又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初步领悟建立模型的思想,形成活动经验   

亮点评述

交往场:吴老师在各环节都设计了提问,驱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激发了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用”数学的信心。

思维场:吴老师在速度单位的教学中,先通过让学生计算苏炳添和蜗牛的速度,发现都是10米”,激起学生的疑思:怎么会一样快?学生在讨论中产生了区分两个“10米”的强烈需求,迫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自然而然地想到速度单位不能只用路程单位来表示,要加上时间来表征,使学生在思辨中深入理解速度概念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的方法。

情感场:通过大量的素材,中国飞人苏炳添、中国铁路发展等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中国速度的发展,师生共情,为祖国的不断强大而骄傲。

观察员:程烨  奉丹东

04英语组

舒璇

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感受语言的趣味

聚焦问题

本课课题为Ling ling helps her parents.part D文本根据Ling ling的家务展开描述。舒璇老师从轻松的歌曲开始引入,创设贴合真实生活的情景复习本单元和家务相关的短语,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动手运用所学列出自己能够做的家务构建语言框架。

亮点评述

交往场:舒璇老师巧用任务型教学法,组织与实施教学,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主题之间建立关联,如在孩子们进行写作之前,请学生聊一聊自己在家做家务的真实情况,或播放一则有关劳动的小视频,发现认知的差距,形成学习期待。

思维场:舒老师老师的课,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心本课堂的逻思维场部分。首先对unit7 partD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以及作者观点等进行了分析,明确语篇的主题意义为:Doing housework makes us happy. 围绕主题,教师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活动,如多次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提取语篇结构的知识,为学生后面的输出搭好支架。同时教师还注重分析文本的特点,渗透学习与写作的方法。深入研读语篇,层层递进,为学生的输出搭好语言支架

情感场:do house work,做家务属于劳动教育,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因为这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该课题蕴含了劳动教育,通过趣问趣答,与生活情景相结合,体现了孩子主动做劳动对于自身身心的益处,也表达了对父母主动关心分担劳动的爱。

观察员:蒋运 蒋思思

05美术组

杜佳恬

在课堂探究中发现民族服饰之美、在民族服饰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聚焦问题

《条纹乖乖》课程注重加强学生对线描能力的表现,通过衣着样式、条纹变化,色彩搭配的方面描绘,发展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   

亮点评述

交往场:本堂课中,学生除了结交了独龙族这一好朋友之外,同学们还化身为一个个“小小设计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本次的服装大秀,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有最后演绎服装的模特儿、有细心的服装搭配师,还有条纹设计师们,同学们的表现既井然有序却又笑得不亦乐乎,课堂有收有放,在最后作品展示环节,模特儿们的专业表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思维场:整堂课围绕着核心问题“条纹的基本样式”展开,通过小练习“用线条给自己设计独龙族同款手环”,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的疏密、方向、形状、颜色、长短等变化。在学生小尝试的练习中,杜老师发现有同学将条纹手环画成格子手环,她抓住这一教学难点,及时区分了条纹与格子的差别,向同学们理清了条纹的概念,同学们通过本次课堂实践感受到了条纹给人的视觉影响所产生的美感效果。

情感场:杜老师通过设立情境式问题导向:“观察老师服装搭配与平日有何不同”,用教具条纹包引出了独龙族这一好朋友的到来。情境贯穿课堂始终,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魅力,并且感到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迫切性。

观察员:徐慧 许倩

06音乐组

周琪

在音乐中感知和体验现代京剧的魅力。

聚焦问题

本节课主要解决学生对于京剧行当“生”角的身段以及唱腔的学习,重点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能够学唱现代京剧《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中的第一句。通过对京剧的唱腔的简单学习,培养愿意继续探索与了解京剧的兴趣。

亮点评述

交往场:在学习完京剧的“生”角行当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如何更好地扮演好“生”角,在相互交流中找寻“生”角的行当身段带来的体验。

思维场:周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让现场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沉浸在现代京剧初体验中。周琪老师就像一个京剧音乐旅程中的一个导游,将整堂课京剧中的小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与传达,通过对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脸谱、京剧的唱腔每一个知识都进行仔细而有详尽的解答,每个环节都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周琪老师优雅的教态、亲切的言语,充满活力,使孩子们体验了一趟充实的音乐之旅,也拓展了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视野,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国粹京剧。

情感场:在初次聆听唱段片段时,周琪老师总是听前设问,让每一位孩子充分表达自己对与唱段的理解与感受,逐步过度到该唱段的情节内容,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观察员:陈璐瑶  李倩

07综合组

卢桂容

从单纯学习技术转为注重对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开放教育,体验信息科技教学的魅力。

聚焦问题

《月亮的味道——插入

》一课主要聚焦于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在WORD中插入

,实现图文混排,操作性技能较强。卢老师在本堂课中充分贯彻了信息科技新课标中的教学观念,将信息技术与美术中的绘本,语文学科的故事叙述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从单纯学习技术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开放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体验信息科技教学的魅力。

亮点评述

交往场:整堂课中卢老师以绘本故事为线索,根据故事情节划分任务,在每个任务中蕴含了操作技能点。在每一项任务中,卢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尝试,发现问题,再通过小组互助解决问题来攻克一个个技能点,充分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思维场:如何插入

?如何调整

大小?如何设置环绕方式?如何让整体更美观?每一个问题都融入到了任务中,而每个任务都在绘本故事情节中,随着卢老师形象生动的故事讲解,接受到任务,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成任务,再经过与同学的思维碰撞后,逐步掌握更多的操作方法。

情感场:整堂课以绘本故事推动任务的展示,每一个任务中通过自学探究、小组协作等方法学会在word中插入

、设置

大小以及环绕方式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共进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方法来更好的呈现作品,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提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安排版面、调整布局的能力。

观察员:夏娟 陈链

09体育组

阮芬

 跨越式跳高,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思考能能力。

聚焦问题

注重手脚脚协调性、发展学生跳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在课中玩,玩中学。

亮点评述

思维场:在教学过程中,阮芬老师注重教学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不断地在练习中试错,让其发现问题,适时地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发现正确的动作方法。阮芬老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去教,学生被动的去学方式,真正地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情感场:阮芬老师在教授跨越式跳高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课堂的氛围,进行分组练习,各个小组间积极地竞争,使得课堂的参与度都非常的高。阮芬老师不断通过语言和行动激励学生,同时设置多种练习方式,采用循环练习法,让学生紧紧地跟随老师的节奏,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老师的身上。课堂体验既轻松又活跃,建立了良好的师生互动。

交往场:在课堂中,阮芬老师采用分组练习的模式,小组内进行竞争,提高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之后每一小组选出代表参加班级内的跳高比赛,同学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课后还有许多同学扯着皮筋在大坪里进行练习。可见,阮芬老师的一方面教会了孩子们技术动作,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好胜心。

观察员:刘双 吴丛斌

转自:“岳麓区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