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 实·美 ” 课堂 创意无限——新秀杯课堂教学反馈与学习

2022/12/20 14:59:34  阅读:206 发布者:

 “ 实·美 ” 课堂  创意无限

上月,科技城校区开展了“新秀杯”优秀教学展示活动,活动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为了将活动中老师们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传递到每一堂课中,促进每一位老师的成长,上周五的校本研修进行了新秀杯课堂的教学反馈与学习。

-  文科组  -

文科组由刘颖老师主持,她向老师们分享,一节好课,需要创设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时机与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真正把“讲堂”变成“学堂”。

如何让学生愿意“动”?如何让学生协同调动心、脑、手、口的能动性?请听下面四位“新秀”的智慧分享。

一、评价语——课堂教学的杠杆

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诊断、激励、促进作用,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基于那些用心思考后提出的像靶子一样“靶向”的评价意见。汪睿老师将评价比作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杠杆,分别阐述了有肯定、有参与、有引导和有递进的评价方法,进而起到强化学生兴趣、推动以助促学、指向语文要素、点燃课堂情绪的作用,为发挥评价对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二、板书——微型教案

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是一堂课的灵魂,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执教《大小多少》一课时,周思行老师突破传统,将课题做成可移动的板贴,为研读课文时搭建支架做准备,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在研读课文过程中,她将生成的关键信息呈现在板书上,建立支架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背诵环节中,先让学生借助完整的板书尝试第一遍背诵,再逐步移除板书上的关键信息,一步步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

三、支架——生长阶梯

赵玲峰老师分享了在设计《比尾巴》一课时,搭建表达支架的过程。她从造句入手,引入课文中的例句和作业本中的习题,将课堂教学与作业本中的练习有效结合。在难度上,她将句子的格式改成与课文一致,使得学生的练说过程更具连贯性。在最后的呈现中,她又对环节进行了部分优化,设定了其他小动物们也想参加比赛的情境。接着,同桌讨论它们的尾巴特点,学着黑板上的样子说一说。展示部分还借助课间操让学生活动肢体,并且对拓展部分进行总结。

四、朗读——课堂灵魂

朗读是课堂的灵魂,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胡蓓蓓老师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寻找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落实语文素养,发挥朗读作用,努力实现润物细无声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

面对“什么是中华不振”的基础问题,在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下,胡老师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对比读和演绎读……丰富的朗读形式,简短有力的点评与互动,能够切实发挥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过程中,深层次地有递进地体会情感。所以,朗读是课堂的灵魂,课堂离不开是琅琅书声中每一次温柔敲击,离不开每一次铿锵有力和掷地有声。而朗读,也在培养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导向的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是美丽而朴素的,学而有思,教而又悟也让青年教师们获得更长远地发展和进步。胡老师举例了最近在读的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课堂实例,可以看到如何上好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回归到教学的原本目的。关于朗读,这本书中也呈现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受益匪浅。

要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诊断、激励、促进作用,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基于那些用心思考后提出的像靶子一样“靶向”的评价意见。汪睿老师将评价比作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杠杆,分别阐述了有肯定、有参与、有引导和有递进的评价方法,进而起到强化学生兴趣、推动以助促学、指向语文要素、点燃课堂情绪的作用,为发挥评价对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分享后,刘老师又对几位老师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其实只要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课堂实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加学生内驱力,就能打造“实·美课堂”。

-   数学组  -

校新秀杯课堂教学反馈与指导数学专场在学生心理赋能中心进行。王宏伟副校长做了题为“目标导引下的‘板块式’教学”主题发言。他从“板块式”教学内涵、基本特征、设计思路、课堂反馈策略四个方面做了分享。王宏伟副校长结合本次新秀杯课例,从概念教学、规则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三类课型进行课例解读。“板块式”教学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准学习目标。通过分析教材知识内在联系,拟定学习路径;通过分析教材重难点和知识本质,设计主体活动;通过设计结构性练习,助力学生思维进阶;通过分析教材数学思想方法,落实课标精神。教师根据课时目标,设计课时学习基本环节,依据环节目标细化导学步骤,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最后,通过朱国荣老师的《寻找“宝藏”》和袁晓萍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个教学片段,让老师们体会特级教师严谨的课堂逻辑,清晰的教学板块,感受特级教师导学语言的魅力和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积极状态。在丰富的课例分析欣赏与理性思辨中老师们对“板块式”教学与学为中心的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会。

-   综合组   -

综合组在李琦老师的主持下展开了反馈交流活动。

第一部分是由冯静如老师分享的小游戏——“创意无限”,规则是以学科为单位,把放在桌上的两个磁铁从队首传到队尾。各学科的老师积极参与并发挥创意,打破思维定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部分李琦老师对新秀杯综合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李老师肯定了老师们采取10+30”或“15+25”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各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推进,真正做到了“学为中心”,把课堂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李老师还指出综合组的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动”,在老师们的引导下,突破了传统“眼看耳听”的课堂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共同协作,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动力。李老师鼓励大家深入开展课堂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第三部分是新秀杯上课老师交流经验的环节,各学科老师基于学情,搭建学习支架,巧妙设计课堂环节,在一次次磨课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我。

音乐组缪诗佳老师分享课题是《蜗牛与黄鹂鸟》,缪老师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采用卡通

激发学生兴趣,创编了难点节奏并加入“对话呼应”环节,利用木鱼来表现蜗牛,利用鸟笛来表现黄鹂鸟,引导学生多次练习难点节奏。课堂中分组合作,设立“小老师”,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分发乐器,准备人物头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最终,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科学组史丛敏老师分享了《电磁铁》这一课的经验,史老师利用课前的证伪实验,引出课中的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这五项活动,并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迁移应用。学生在初步实验中提出问题,小组自主选择材料,合作探究电磁铁磁力和电池数量、线圈匝数等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精神。史老师鼓励学生发扬科学怀疑精神,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寻求更多的理论及实践证据,多做证伪实验,最终得到科学结论。

美术组吴悦老师结合校园环境,开展《淘气堡再建设计》项目化学习。分析班情学情,提出核心驱动问题——“学校要对淘气堡设施进行再建,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环境又吸引同学们的淘气堡?”在这一核心问题下又划分出很多子问题,如“学校淘气堡现存哪些问题?”“把校外的淘气堡搬进学校,合适吗?为什么?”等等。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愿组建团队,并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与任务。吴老师引导学生基于问题、研制方案、确定草图、完成制作、修改完善、交流分享,努力从课堂内外的微项目化学习转变为超学科的项目化学习。

第四部分李琦老师分享了关于跨学科融合和项目化学习的探究,李老师通过对高佳倩老师所设计的“运球打卡”活动环节的分析,指出跨学科教学的落脚点,做到思维的整合、认知的融合,有目的的“跨”。李老师建议老师们选择一个适当的主题,提出一个具体的表现性学业任务,重视开展学生主动学习认知融合的活动以及教学的开放性。针对项目化学习,李老师指出要抓住“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学到真实的能力和知识,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建议老师们在项目实施前突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搭建一些活动支架,实施中关注学生思维成长,实施后关注学养发展。

“ 实·美 ” 课堂需要一点一滴的打磨,以教师的精心必能换来学生的精彩!

转自:“嘉兴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