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共促成长
携手共建未来
—— 嘉兴市实验小学西校区 ——
“学导型教学”新秀杯评比活动
为提高我校青年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学为中心”课堂转型实践,课堂教学体现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教会”转向“学会”,实现课堂上学习真实而有深度地发生,嘉兴市实验小学西校区于11月中下旬开展了“学导型教学”新秀杯评比活动。
新秀杯评比活动一直是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活动中的传统项目之一,参赛者均为入职2—5年的青年教师。本次活动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八门学科。11月初,活动启动,每位参赛教师都做了精心准备,在师傅的引领下,不断地在课堂中磨砺。日常教学中随处可见师徒交流的身影,时而在课间,时而在走廊,时而在电波里……每个参赛老师的背后不仅有师傅,还有学科团队。大家凝思聚力,互听推门课,互帮教研磨课,他们的专业成长,更离不开团队的力量。
几经磨砺,从容坚定。参赛老师们全情投入,他们在课堂中不仅能将课程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采用“学导型教学”的“2+N”课堂样式,还充分注意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采用“独立学习、共同学习、实践学习、综合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实现深度学习。
语文组教师风采
“一鸟一天堂,一静一动皆天堂。”王怡婷老师在执教《鸟的天堂》时,抓住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带领学生研读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相关段落,通过圈划、品读、比较等方法读懂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不同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通过自学、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采用读悟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出“鸟的天堂”的安静和热闹。
孙陈静老师围绕主问题“葫芦的生长过程”展开教学,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品读语句的过程中掌握葫芦生长的过程,体会小葫芦的可爱。
陶婷珏老师采用预学分享的形式实现学法的迁移,落实了“词儿连读”、“说秋天事物”等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
陆夏媚老师在执教《海滨小城》时,抓住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住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带领学生感受了“庭院”的美,然后小结学法,最后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合作学习“公园”和“街道”的美。课堂上孩子们不仅欣赏了小城美景,积累了语句,还学做了一回小导游。
陈露依老师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引导学生品读古文独有的韵味,讲述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体会古文言简意丰的特点,感受王戎聪慧过人的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李嘉捷老师执教《风娃娃》一课,秉持“放大学,优化导”的理念,创设情境,孩子们在形式多样、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二年级的孩子们借助导学单,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语文能力。
张清如老师展示三上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她抓住生动的词语,借助“想象画面、情景演绎”等形式,帮助学生体会动物的好玩之处以及带给人的沉思和遐想,抓住植物颜色、形状的不同,体会植物的不同趣味。引导学生找出两段内容写法上的不同,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植物仿照第二段进行共同创作交流。
数学组教师风采
石玥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一课,以核心问题引领的学教方式,从四个生活情境出发,带领孩子们认识负数的含义,理解不同情境中负数表示的含义,引导孩子们归纳总结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徐燕老师执教的《沏茶问题》,设计思路:以核心问题“顺序合理吗,时间是多少”引领下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徐老师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在“想一想”、“排一排”、“说一说”、“比一比”等策略中体会如何合理省时地安排时间。
张微老师执教《认识时间》,张老师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以小猪佩奇一天的活动时间为主线,让学生提出关键问题:7时30分你是怎么认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猜疑、验证等多种方式,并经历认一认、拨一拨、画一画时间,在操作中学生掌握了认识时间的方法,感悟时间的变化。
冯雨老师带着208班的孩子们探索了乘法的奥秘。从乘号的由来,乘法算式的读法再到乘法的意义重难点的突破。一步一步带着孩子们走进乘法的世界。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反响热烈。
金家骏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从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到钟面的认识,进而学会认识整时,学会整时的两种表示法,将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感受快到几时与几时刚过。
唐林伟老师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知识背景主动探索“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策略。在此基础上,本课教学极其关注“数形结合”的直观印证,以有效突出“理顺思维过程”的教学重点,有序突破“理解内在算理”的教学难点。
综合组教师风采
邹晨妮老师执教的《勤劳致富铸底蕴》一课,将“勤”字贯穿课堂,带领孩子探寻马家浜农耕文明,在插秧、挑担体验活动中感受嘉兴先民的辛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挖掘南繁育种人克勤克俭的精神。学生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形式寻找身边最勤劳的人,从课本走向课外,切身体验勤劳的价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嘉兴人民通过勤劳创造富足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勤劳精神。
吴琳琦老师本次执教的是四上Unit 5 Dinner’s ready A Let’s talk,是一节对话课。为了使教学情境更加完整,我利用了三年级教材的
进行导入,通过Mike的一日三餐,来展开重点单词和句型的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我也不忘情感态度的树立。在课文情境之后,我加入了Mike帮助妈妈端菜的情节,引导孩子们在家也要做一个能干的小帮手;在拓展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观察Mike的一日三餐,对Mike提提建议,同学们积极地各抒己见,树立了均衡饮食、健康生活的意识。
曹颖婷老师执教的《金属丝便签夹》的课堂带领四年级的层层挑战:一、认识并学会规范、安全使用尖嘴钳给金属丝造型,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这项技能。二、在探索成品的过程中摸索便签夹制作的要点,通过更加熟练的尖嘴钳使用将金属丝制作成了便签夹,并插上了自己制作的姓名牌作为展示。三、自主设计一个便签夹,锻炼了创造性思维和尖嘴钳的灵活自如的使用能力。三个任务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断挑战的过程中实现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的尖嘴钳使用的劳动能力。
丁飞老师进行散点式教学,让学生更加自由,方便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练习,更好的理解和发展。本堂课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光提高了技术和体能,还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
蔡旭晨老师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在练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运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增加孩子们对足球课程的兴趣。减少集中讲解,增加练习时间,更好地提升孩子们的技术技能。
朱煜宁老师带领403班同学以篮球传接球练习为活动载体,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接球,不断发展学生判断、移动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体能发展重在无痕,使学生在“玩”中学,“玩” 中练,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球感并且能在练习中能够相互合作,善于学习和思考。
刘金晶老师通过课前小游戏引导学生撕纸激发学生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展开做好铺垫。再以对三位明星的漫画作品进行观察和分析,将学生带入深层次的思维,运用人物极度夸张和变形手法,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刘老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观察对比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学会从形状、大小、色彩等方面进行五官的夸张。
一路探索,一路收获;一路风光,一路成长。嘉实的教育新星正让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生长出盎然绿意。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本次新秀杯评比活动,带着梦想再次启程。让梦想成为一种动力,让垂范成为一种引领,让我们相互学习,彼此赋能,期待着青年教师在嘉实这片沃土上,蜕变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转自:“嘉兴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