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校长悦读会】教育的本质——教会规则or领会法则

2022/12/20 14:34:38  阅读:127 发布者:

《解惑》,拿到这本书,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难道不应该是获取的知识越多、越能解惑吗?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始了我的“解惑之旅”。

本书是英国知名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E.F.舒马赫的作品,被作者认为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毕生的追求”。今天我分享的是第12章。

你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吗?——眼前是宏伟的教堂,手中的地图上却没有标明。作者在一次旅游时就经历了这样的事情,这引发了他的思考:如果你手上拿的地图是错的,你要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你能找到哪个地方,取决于别人想在这个地图上印什么。这多么可怕!

想想我们的教育,在年轻人的教育当中,我们总是习惯于学校教育给出的“地图”。小学、中学、大学,这几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对于自然界的了解、对于人生的了解,都来自于学校教育给到的这张“地图”。这张“地图”是否就完全正确、包罗万象呢?我们都知道,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走到社会岗位上,发现什么都不会,还需要从头到尾摸索一遍,原因就是:学校给我们的“地图”上根本就没有标明我们的生活有多复杂。

这个世界存在本身的法则,随着对自身的探索和对法则的探寻,我们对法则的领会越来越清晰。为了统一对法则的标准的认知,我们人为地制定了对法则的定义。前者为认知,后者为认识。前者为对事物、现象等客观存在的规律进行观察、了解、总结,从而对其了解;后者以人类现有法则为基础,人为确定来作为世界统一的表达语言。如:小车上放一颗小球,我们会发现车向前进时,小球会“跑“向车后方,我们发现了一个力量在把球往后推,便人为地把这个力量定义为惯性力,用于解释此类现象,让无形的力转化成可以理解的语言。

通过例子不难发现,人类有着发现、理解和归纳的能力,我们会在未知领域的探索中找寻自然法则并加以定义,广泛让人们认知。但归于本质的探寻,不免会产生两个问题:

一、人类自我总结的经验和规律一定是对的么?

二、我们要给下一代的到底是让他们知道这些知识,还是了解、发现并深入思考这个世界?

教育,我认为,表象是教会别人这是什么,本质应该是通过学习、观察、总结后领悟认知,以认知为基础构建自我世界观,去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以此为核心,我们自然会去思索教育方式的改革、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学生为本,引领并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认识世界,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转自:“长沙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