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第162期]《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2022/12/19 16:56:39  阅读:225 发布者:

教学目标:

1.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4.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难点: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与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利用剪纸、风景、建筑物的

等等引入本课,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对轴对称现象进行观察,为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做铺垫,同时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轴对称图形

活动1: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1)上面的图形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2)将上面的图形沿虚线对折,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教法及学法:教师鼓励学生充分观察、操作、让学生彼此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并归纳,充分体验图形中蕴含的对称美与和谐美,并能发现将上述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会发现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根据这样的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轴对称的定义。

归纳:轴对称的定义: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活动2:应用新知

1. 下列银行标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2、“游戏”:送宝宝回家。

 

      说明:第一题,链接中考,这道题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目的是让孩子们提前接触,对中考不那么畏惧,再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题,设计了游戏环节来应用新知,增强了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二:成轴对称图形

教法及学法:教师展示两幅完全一样的图案,沿一条直线折叠重合,让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

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探究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印证的方法让学生陈述异同、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刚刚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在比较区分的基础上形成更巩固的理性认识、强化新知。

活动3:应用新知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的对称轴是直径;

B.角的平分线是对称轴;

C.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

D.长方形有4条对称轴.

三、应用创新

      请自己动手尝试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利用手撕纸、剪纸、或者利用作图工具等等,只要合乎要求即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

五、创新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还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飞机的对称性能够在空中保持平衡。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课后调研,培养孩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师简介:

白沙沙,女,中共党员,2012年毕业于榆林学院,大学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系,2012年参加工作,从事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工作,目前在靖边四中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任教学科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我的教育理念是: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转自:“沈进初中数学工作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