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第163期]《轴对称现象》说课稿

2022/12/19 16:56:06  阅读:240 发布者: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则重要内容,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轴对称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继学习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等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形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会找出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感受轴对称现象带给我们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数学。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有较强的的动手能力,但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4.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形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会找出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下面我着重说一下我的创新思路,本节课我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趣味导课的创新。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经验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所以我用“配乐赏图”这一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了核心素养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教学理念。

   2.教学形态的创新。数学是一门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的学科,新课标也提出: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还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新课教学环节我将课本中的观察简单的

改进为聆听美妙的音乐、欣赏我国著名的建筑物、剪纸艺术、脸谱等等具有轴对称现象的

,借助实物磁力片,学生自主探究形成轴对称概念的形式,这样的方式更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亲自叙述轴对称概念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了深刻理解概念的目的,突破了重难点,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 同时精美的

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拓展延伸的创新。我的应用创新能够做到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通过“撕一撕、剪一剪、折一折”活动来创造美,用自己的创作来解释学习的两个定义,在轻易突破重难点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创作时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体现了“乐教寓学”的教学理念。

4.实践作业的创新。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为了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布置了课后实践作业。“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感受到了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紧扣本节课的主题,并且做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5.课堂评价的创新。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因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也能促进他们的发展,有可能老师的一句鼓励对学生的一生都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这个过程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发挥育人的评价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理念。

教师简介:

白沙沙,女,中共党员,2012年毕业于榆林学院,大学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系,2012年参加工作,从事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工作,目前在靖边四中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任教学科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我的教育理念是: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转自:“沈进初中数学工作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