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激活思维,实践启智润心 ——“基于生物学实践活动个性化育人”市级教学成果推广会顺利举行
2022/12/9 9:09:11 阅读:334 发布者:
活动激活思维
实践启智润心
为进⼀步增强青岛市教学成果的实践价值,根据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安排,青岛市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基于生物学实践活动的个性化育人变革10年探索”推广活动于2022年11月24日-25日顺利举行。活动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进行,青岛市初中生物教研员及骨干教师1000多人参加了推广培训活动。活动由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张玉坤主持。
由西海岸新区教科院桑海玲老师主持完成的“基于生物学实践活动的个性化育人变革10年探索”成果,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局限、评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等问题,从“个性化育人”思想出发,通过开发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创设具体、生动、实践性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体验,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感悟知识的产生、原理、规律,进而自主构建概念的教学方式。该成果经过了10多年的实践研究,很好的激发了新区生物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
成果推广会分为三部分
一、专家讲座,理论指导
11月24日,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丁亦然博士带来《基于新方案与新课标的课改趋势及研究热点分析》《混合式精准教学的本义复归与操作模式》的专题报告。
首先,丁博士从新方案与新课标的变化与特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四个新动向,中小学教育研究热点与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新课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紧密结合课程标准进行介绍。丁博士首先介绍了新课标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丁博士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讲解,让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更加深刻。然后丁博士介绍了目标价值纵深化、内容结构统领化、实施学习具身化、时空拓展化几个改革的方向,并详细解读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法,指明了新课标落地的方向和措施。
其次,丁博士以图文和课例结合的方式,给我们讲了混合式精准教学的相关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到教学评价的方式都给出了精确的、可操作性的建议。
11月25日,江苏省教研室吴举宏教授做了《指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的专题报告。吴教授的讲座从概念及其教学、思维及其教学、实践及其教学三大方面展开。吴教授针对概念教学对于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解读和分享。同时以《鱼类》《鸡蛋的结构》为例,分析了范例教学、类比法在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同时,吴教授指出,实验教学必须进行转型,从体验走向体悟,从模仿走向创新,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验证走向探究,从他主走向自主。
二、成果推介,扩大影响
成果主持人桑海玲老师介绍了“基于生物学实践活动的个性化育人变革10年探索”成果。桑老师指出,生物学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以外部活动(主要包括感知活动、操作活动与言语活动)形成感性认识,促进内部活动(主要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与意志活动),从而形成高级的心理素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将教材内容加工成趣味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体验、感悟,从而理解教材,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三、研讨交流,深化提升
与会教师就本次专家的培训内容展开了讨论学习。教师们纷纷表示各位专家的报告高屋建瓴,既有高端教育教学理论,又有深入浅出案例说明,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途径,对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生物教学质量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张玉坤对“基于生物学实践活动的个性化育人变革10年探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进行了总结,号召全体教师不断将教学成果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形成富有学科特色和活力的教学成果体系。希望通过本次的推广交流活动,能对本成果再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提升,以交流促教改、以交流促推广,以交流促发展,激励全体初中生物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教学成果的研究与实践。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在成果推广应用上发力,习得优秀成果精髓,让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在课堂上生根发芽。
市级教学成果推广交流活动,为青岛市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效应,扩大受益范围,激发全体教师理解和践行新课标的热情,掌握在实践活动中个性化育人的方法。教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必将推动全市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
转自:“青岛初中生物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