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打造“新课标”盐田范式,构建全学段项目式学习资源库——第三届“美好盐田”项目式学习成果展评活动圆满落幕

2022/12/8 15:32:01  阅读:253 发布者:

1125日下午,为期两天的第三届“美好盐田”项目式学习成果展评活动圆满落幕。该活动由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区域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联合主办,盐田区外国语学校协办,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本次活动共吸引了近60万人次关注,在线参会人员遍及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在教育界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第三届“美好盐田”项目式学习成果展评活动

两天的活动中,共有来自31所校(园)的35个项目参与展评,来自全国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并点评。经过专家评选,共评出盐田区教科院幼儿园《环保与发展——我是能“吃”的塑料》、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我是社区小主人”——中英街古塔保护行动》、 外国语学校《“拯救江豚计划”》等 17 个一等奖, 教科院幼儿园翠峰分园《建构“立体农业”模式——多彩的植物园》、林园小学《“正坑水库探索”课程项目式学习案例》、盐港中学《身边的智能科技 RFID 技术——盐田港码头智能闸口》等 18 个二等奖。

展评环节

活动第二天,现场依然高潮迭起,精彩不断,盐田区的中小学展示了他们的项目式学习成果。

盐田区教科院附属永安小学/盐田区盐港小学

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与优化——以盐田区海鲜街海滨栈道为例

盐港小学与盐田区教科院附属永安小学从游览海鲜街海滨栈道过程中发现问题:如何让海鲜街栈道对儿童更友好呢?对此,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组建议事会,开展调查与访谈,运用多学科知识,勘测海滨栈道陡坡数据,以实体沙盘与3D模型的方式呈现自己的设计想法。从一米的高度看盐田,为海滨栈道进行儿童友好空间设计和优化,让美好盐田又多了一个新视角。

庚子革命首义中山纪念学校

守护首义印记,传承革命精神——保护义冢行动

庚子革命首义中山纪念学校于2021年刚刚更名,在原校名中增加了革命二字。这一更名行动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校名的由来是基于什么背景?校名中的“庚子”、“革命”、“首义”、“中山”分别有哪些意义?在对问题的追溯过程中,孩子们实地考察学校旧址三洲田,守护首义印记。并以开发参观路线、制作路牌,设计绘本与纪念品、模拟义冢沙盘保护模型,编演舞台剧等形式,讲述中山故事,让革命精神在中山学子间代代传承。

乐群实验小学

古树探秘——我与古树共成长

乐群实验小学坐落于盐田腹地,校内古树参天,百年以上树龄的就有七棵,每一棵古树都见证了几代师生的成长与欢笑。乐群师生从身边的古树入手,融合科学、数学、信息技术、美术等多学科,并进行实地的考察、测量与记录,了解大树,探究古树生长及保护的秘密。他们还绘制了乐群小学的古树位置图、古树信息卡,制作古树保护手册,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外国语小学

探秘“蓝色眼泪”——沙头角海域水质检测与保护

盐田区外国语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在“行思”项目季中发现沙头角海槟栈道海域出现了一大片怪异的粉色,这一现象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出现粉色的原因是夜光藻在作祟,并由此开始了对夜光藻和沙头角海域海水污染情况的关注和研究。他们走访生态环境局、当地居民和环境监测机构,调查海域水质情况,观测海水水体,并设计制作海面垃圾清理机器等工程设计步骤,有效解决人工打捞垃圾的痛点和难点。同时制作保护海洋徽章、立体沙盘模型、绘本等文创产品,宣传海洋保护,呼吁大家关注海洋污染,爱护海洋环境。

田心小学

强对流天气为何在初夏频频发生?

夏季高发的强对流天气,应该要怎么应对?田心小学的同学们达成共识,开展“强对流天气”研究。老师结合STEM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交流讨论,模拟实验,了解强对流天气形成原因,总结应对强对流天气攻略。他们还贴心地录制了防御强对流天气的“暖心宝典视频”在班级播放,在电子班牌上增设“暖心天气预告”,制作“温馨提示小标语”,制作“天气谚语”明信片,创编“天气歌”和“防御歌”,向大家普及防御强对流天气的知识和技能。团队还设立田心流动小红伞为同学们提供便利。

林园小学

“水”比邻,和谐共生——正坑水库项目式探究

林园小学与正坑水库比邻而居。学校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把正坑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带领学生考察、参观正坑水库,从不同维度研究和学习水库的作用和影响力,从而实现认识水库,了解水库,体会水库的保护伞作用,打消疑虑,在梧桐山脚下安全的生活学习。

云海学校

再见了,反光!——教室反光现象探究

云海学校关注到教室里普遍存在的反光现象,从解决课堂上部分位置的学生因为反光而无法看清黑板的问题入手,带领学生制作问卷,调查同学们对反光问题的看法,探究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反光情况的不同,开展无反光教室平面图设计与黑板分配宣传图,通过研究光的传播现象,制作能根据不同光照条件进行开关窗帘和灯光的物联网设备,通过旋钮开关调节黑板的角度,彻底告别反光问题困扰。

梅沙未来学校

映出你的色彩——梅沙古村文化的传承共生

大梅沙村始建于明末清初,随着时代的发展,梅沙古村的历史与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忘。为传承梅沙古村文化,梅沙未来学校师生深入梅沙村走访探研,经历问题发现、职业体验、科学探究、工程制作和汇报展示与反思环节,搭建具有玻璃栈道的梅沙文化风情街模型、学生自制投影设备,将梅沙古村300年点滴历史和民俗文化变迁等元素印刻在以上物化作品中,为梅沙古村的旧改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助力梅沙古村文化的传承与共生。

区教科院附属田东小学

探研传统文化习俗(春节)

盐田区教科院附属田东小学则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探研传统文化习俗。以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春节为例,通过探究式学习,了解春节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孩子深度思考能力。孩子们学习制作思维导图、PPT及视频剪辑,学习项目制作流程。在项目推进中,家长也参与其中,在亲子沟通和陪伴方面获得新的思考和认识。

海涛小学

校门口的安全,我们来守护

海涛小学坐落于盐田区沙头角海景二路与金融路的交界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环境处于封道施工状态,交通拥堵等问题突出,存在安全隐患。学生从身边的安全问题入手,通过询问了解,学习交通指示,探访交警部门,提出制作智能人行道护栏方案,提升交通安全,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专家点评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吴江点评

展示结束后,杨洋博士和吴江教研员代表专家组分别对各学校展示的项目进行了点评。专家表示,此次展评的项目都能够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现象和真实情境引入研究问题,关注了学生多方面的培养与发展,在研究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辅助和研究工具,与相关方建立紧密联系,都有不错的项目成果产生。专家盛赞在此次活动中各学校展示的项目式学习是有温度的课程,真实的课程,讲效率的课程,注重责任培养的课程。体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在真实情境中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能力。课程的环节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习效率很高。同时也希望各项目组在以后的项目式学习研究中,可以提供更多的评价维度,更好的支持项目式学习效果;加强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思考,提出可以改进的内容;在跨学科方面能够将项目式学习的相关内容更加精准地与学科相联系,对项目深耕细作,让不同年级的更多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项目中来。

展评环节

25日下午,盐田区的各所中学展示了他们的项目式学习成果。

外国语学校

基于社区文明实践的戏曲文化探研

盐田区外国语学校展示了他们的三个项目式学习项目。在基于社区文明实践的戏曲文化探研项目中,他们关注到戏曲文化推广传承不尽如意的问题,并发现盐田区各社区都在进行不同形式的戏曲文化传承活动,因此,他们对社区文明实践服务中的戏曲文化活动进行探究研习,挖掘其意义与价值,促进初中生走进传统戏曲文化,感知戏曲文化之美。同时,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参与戏曲文化实践,身临其境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从而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尽自己所能。

外国语学校

定格盐田自然之美

在定格盐田自然之美项目学习中,老师带领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美景,留住盐田身边美丽的花卉美。他们开展花卉影视比赛、花卉主题文学创作活动,利用文字、影视作品记录盐田自然花卉之美;他们还开展干花制作工艺的研究,整理出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制作干花,留住自然花卉之美。发现美、留住美、研究美,提高了学生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创作力,也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家乡自然环境的使命感。

外国语学校

智能灯塔设计

在智能灯塔设计项目学习中,学生们参观盐田区灯塔图书馆后激发了了解灯塔和设计灯塔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基于3SE模式和STEM课程理念,进行项目式学习。通过查阅各地灯塔资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了解设计的相关知识,运用多学科知识探究影响灯塔照明的因素,并从探究实验中得到结论,学习3D打印和编程等创客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制作智能灯塔。

盐港中学

新时代新风貌——非遗普及新发展

盐港中学从非遗普及发展的角度入手,作为学校的普职融通探索课程,该课程首次尝试“模块化项目式学习”,以解决“非遗鱼灯舞”在新时代如何推广的问题。从鱼灯舞现存实况出发,对如何推广进行探究,尝试探索开发可用于全民运动的新时代智能鱼灯舞舞具和盲盒系列化的鱼灯舞周边文娱等作品。普高与职高学生一起学习,既为普高学生提供了职业体验机会,又为职高学生提供了更多职业体验技术学科的机会,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和服务社会的情怀。

田东中学

基于真实情境,探索学科融合——梧桐山枯枝落叶的创新开发利用

田东中学的项目式学习案例来源于学生秋游梧桐山时的发现,通过对枯枝落叶再利用问题的思考,老师结合STEAM课程理念,引领同学们开展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美术、劳动、信息等多领域知识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同学们查阅资料,学习软件,实地调研梧桐山后,更细致地认识植物叶片特征以及落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与登山游客和环卫工人的访谈,激发枯枝落叶创新应用的灵感;查阅文献拓展理论基础,通过进行提取色素扎染服饰、落叶腐化制取生态砖,美术创作落叶画、劳动制作工艺品、文学熏陶书法展等探究活动,以实际行动号召更多人关注“变废为宝”的环保问题。

盐田高级中学

盐田河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

盐田高级中学的课程从水资源保护问题出发,探索盐田河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采访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走访当地居民,并对盐田河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盐田区河水资源现状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分析获取的有关盐田河的知识和数据,从而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探索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对确保全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点评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陆春萍点评

下午展示活动结束后,陆春萍教授和孙晓奎主任代表专家组分别对各学校展示的项目进行了点评。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展评案例。在展评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的现场展示,体现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从发现真问题,用科学精神做调研,形成真实成果,是典型的做中学,完全符合新课改和新课标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社会担当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课程设计中,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具备动态性、跨学科性,注重实践性。以“科学+人文”,主题多元化、综合化,充分体现盐田特色。从项目案例展评中,可以感受到教师团队在背后辛勤的努力和奉献。项目式学习是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需要学生自学知识,迁移知识,从而解决真实问题。项目式学习应注意与主题式学习、小发明小创造的区别,围绕挑战性问题,聚焦核心内容,指向素养培养,更高质量的开展。最后,专家组寄语盐田,期待“美好盐田”项目在未来能够与国际项目式学习组织对接,在高位保持更高的发展。

总结

盐田区教科院陈尚宝副院长总结发言

最后,陈尚宝副院长做总结发言。陈院长对各位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的专家表示感谢,专家陪伴“美好盐田”项目式学习一路走来,能感受到专家对盐田区项目式学习给予的厚爱和寄予的厚望,希望各所学校认真学习专家的指导意见,更好地完善各个项目。同时对盐田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参与活动表示感谢,从第一年17个项目,到今年的35个项目,从第一年的17个单位,到今年的31个单位,从最初的幼儿园、小学参与,到今年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参与,实现了全学段全覆盖,使盐田区的项目式学习影响力更为广泛。最后对此次活动协办单位盐田外国语学校,以及支持单位《学校品牌管理》杂志、学园设计公司为此次活动顺利举办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美好盐田”项目开展三年来,盐田区各学校幼儿园在借鉴教科院提出的3SE模型基础上开发了丰富详实的项目式学习案例,截止目前已经积累了近70个基于“美好盐田”的项目式学习案例,加上之前学科类案例60多个,家庭式项目学习案例66个,近三年来,盐田区项目式学习案例已达到200个,初步构建起具有盐田特色的,全学段,各类型的项目式学习资源库。今后,盐田区项目式学习将会朝着课程化、精品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力争让项目式学习资源库更加丰富,成为盐田区教育的特色和亮点。盐田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要求,打造盐田品牌,输出盐田经验,创造盐田范式。一起努力,跨越学科,跨越时空,让项目式学习在盐田更加深度发生,让学习更加真实的发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项目式学习中发光,出彩!

转自:“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