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潜心教研勤探索 深研课标促提升 ——记城阳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线上教研活动

2022/11/22 15:05:57  阅读:503 发布者: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为进一步落实学科素养的培育,提升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按照城阳区教研室整体安排,1116日,在区教研员刘胜男老师的带领下,全区八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齐聚腾讯会议一同线上研讨学习,活动由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王媛媛老师主持。本次活动包括两项内容:

(一) 由实验二中王媛媛老师和城阳八中徐玲进行公开课展示;

(二) 由实验二中姜超老师和城阳十三中郑莹莹老师进行互动式评课。

01

公开课展示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王媛媛老师展示的是第八课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她精彩的讲课拉开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帷幕。本节课严格落实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处理信息、合作探究等能力。以身边的榜样为主题串线,创设三个发人深省的议题“谁都不能伤害我的祖国”、“我的祖国 我来守护”、“青春的我们与祖国同在”,从意识上爱国到行动上捍卫一脉相承,坚持榜样示范、情景感染、设问启发,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到孩子身边年纪相仿的榜样,循序渐进,旨在引导树立爱国之情,以热爱祖国为荣,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城阳八中徐玲老师展示的是第八课第一框《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本节课徐老师以孟晚舟事例为主线,第一模块,看晚舟归航,诉爱国之情。通过观看孟晚舟归国演讲的视频,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点燃学生对祖国今日之强大的自豪感;第二模块,谈古论今,识国家利益。通过对国字演变的分析总结国家利益的内涵外延以及国家的核心利益;第三模块,明辨关系,显家国情怀。通过华为及孟晚舟相关案例以及当代中国的榜样人物,使学生明确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家国情怀和远大志向;第四模块,向祖国表白,强国有我。两组同学的精彩表白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家国情怀,点燃少年之志和报国之情。

02

互动评课

 郑莹莹老师从三个方面对王媛媛老师的展示课做了精彩的点评。第一,王老师积极探索,运用议题式的教学方法。以探寻榜样足迹,捍卫国家利益为总议题,设置三个子议题,将教学内容巧妙融合,深化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爱国情感,最终落实到爱国的行动中。从整体上看,议题的选择,科学合理,难度适中。第二,王老师教学设计构思巧妙,选材用心,整堂课以榜样为主线。每一个人物的选择非常典型,与所学的内容环环相扣,满满的正能量。第三,王老师较好的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涵养了学生的必备品格,提升了关键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姜超老师指出徐玲老师在这堂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在思考中感悟,在课堂中觉悟,整个课堂环节设置自然流畅,立德育人于潜移默化间,明理导行于无声细雨中。一、教学线索明晰,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设置了游戏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性。二、采用高质量的案例素材,使课堂活动设计有效展开。徐老师这节课采用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孟晚舟事件等大量热点新闻材料,有力支撑了素养利益的课堂活动设计,育人于默化,润物于无声,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课堂有底蕴。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在区教研员刘胜男老师专业、敬业的指导下,本次教研活动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锻炼和学习的平台,还开阔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参与活动的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城阳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全体教师将进一步深化对新课标的理解,明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育人目标,一如既往立足新课堂,深研新课标,为促进新课标的有效落地,贡献思政团队的力量。

转自:“城阳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