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表达交流 引领深思笃行——记盐田区小学语文新课标“表达与交流”专题培训活动
2022/11/9 14:38:54 阅读:472 发布者:
高秋爽气处,学习正当时。为了强化小学语文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理解,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10月19日和26日,盐田区小学语文学科分学段举行了新课标专题培训活动。活动特邀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福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何捷老师做小学语文“表达与交流”专题讲座,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腾讯会议参加了活动。
对于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表达与交流”这个版块的要求,何老师通过“有些什么、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三个方面的内容,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学段教师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老师们明白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操作要点和具体的要求。
第一学段
搭桥梁讲故事,激兴趣乐表达
10月19日下午,在第一学段课标“表达与交流”版块的解读中,何老师通过形象的比喻,阐释了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素养、基础能力、基础意识和基础知识的培养要素。他认为,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二者的内涵是一致的,既是表达也是交流,因此第一学段要特别注重说写混合互动。
何老师提出,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的重点是“说”,“讲故事”就是最好的语言实践,因为故事中的角色扮演会让表达与交流更具趣味性。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注重兴趣培养,带领学生积累,鼓励学生表达并及时表扬,并且牢记交流表达的三部曲:倾听、复述、交流。
何老师的讲座不仅有理论高度还有很多实操案例,让低年级老师对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妥善保护学生的表达兴趣、开心地讲故事练习表达、高频产出让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积累,为第二学段的习作打好基础。
滑动查看更多
第二、三学段
会观察勤积累,多形式善表达
10月26日下午,第二和三学段“表达与交流”版块的解读如期进行,何老师不仅对两个学段教学目标做了详细解说,还进行了比对讲解。他指出,第二、三学段依然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听说并重,一以贯之,才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何老师认为,说话写作的目的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其前提就是观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把观察从本能反应变成一种能力、一种意识习惯,是课标中提出的“写清楚(第二学段)”“写具体(第三学段)”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他希望一线教师能让课内习作当堂完成,积极追求速度与激情共舞,以此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表达的速度,并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自我完善和改进的能力。
滑动查看更多
总结
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洁美老师在总结中表示,“表达与交流”这个版块一向是语文教师最难啃的“硬骨头”,语文教师要潜心解读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揣摩、体味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和规律,积极地给学生搭建交流、表达的平台,引导学生开口说、动笔写,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名师的解读让老师们对新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有了更为整体和清晰的认识,这必将激励盐田小语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循着新课标这座灯塔,不骛于虚声,砥志研思,向语文更深处溯之,共同探寻更加美丽的教学风景。
转自:“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