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高二英语第7周教研活动简报
2022/10/28 14:30:33 阅读:654 发布者:
2022年10月13日下午,广州市高二英语教研活动如期在线上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思维品质的培养”,由广州市执信中学的赖斯婷老师和广州市培正中学的沈红娟老师主讲,广州市执信中学谭翠敏老师主持并点评。
赖老师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的听说课为例,分享了题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研究”的讲座。产出导向法(POA,即Production Oriented Approach)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外语教育理论,旨在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输入与输出脱节的问题。在理论阐述部分,赖老师从产出导向法(POA,即Production Oriented Approach)的理论框架入手,清晰地讲解了POA理论的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即驱动—促成—评价)的内涵和关系,为后面的教学课例做好了理论支持。
在教学实践分享部分,赖老师介绍了教学内容,整合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Using Language和Workbook的两篇听力材料,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围绕饮食与文化的主题展开。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对象尤其是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学主题和教学材料,设置产出场景为“在中餐厅和西餐厅得体地交流”作为输出驱动,设定教学总目标为“角色扮演”,口头演示在中餐厅和西餐厅点餐过程,并谈论美食及交流饮食文化。 在剖析教学流程环节,赖老师通过丰富真实的、生动有趣的教学片断演绎了驱动—促成—评价的有机循环。在驱动环节,“教师呈现产出场景”,“学生尝试输出”,“教师说明产出目标”,于是促成环节呼之欲出,教师针对产出目标选择和转换输入听力材料和听力技巧、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知识,指导学生围绕输出任务进行学习,设定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两个产出子目标,并将促成教学流程分为两个子循环(如图2所示)。在评价环节,教师结合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和针对“角色扮演”任务进行的“language, content, appropriateness”三个维度的延时评价,采取师生评价、自评和互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图2. 促动环节流程
正如赖老师反思总结,POA“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和“驱动—促成—评价”课堂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达成产出目标和解决学习困难,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投入课堂学习。而POA理论涵盖的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各个方面,很好地促使教师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高二英语中心组组长谭翠敏老师也指出,尽管POA理论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以产出为目标、以目标为驱动的课堂促成活动和评价检测的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学用分离,与“教—学—评”理论是一致的。同时,在教学中运用POA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品质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阅读课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沈红娟老师的“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讲座给我们提供了指引。沈老师分层次阐释了“什么是主题意义和思维品质”,“为何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和“如何进行基于主题意义的学生思维品质”三个方面。
首先,在主题意义方面,沈老师从新课标罗列的主题语境内容入手,区分了“主题内容”与“主题意义”两个易混淆的概念,指出主题内容是关于每一主题的知识性内容,包括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而主题意义则指的是某一主题的内涵、意义与价值。接着,沈老师从新旧课标对课程内容要求的变化、对教材编写的变化、对教学建议的变化和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等四个层面,突出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重要性。在主题意义的指引下,新教材上的阅读活动设计则是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思路进行的,也就是从“read the lines(注重对文本标题、插图、事件与人之间的有限联想,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到“read between the lines(强调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最后到“read beyond the lines(侧重延伸、拓展、质疑、迁移、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新教材非常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何为思维品质呢?课标指出,思维品质这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之一,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教材主编刘道义老师建议,“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概括文本信息,构建新的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判断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培养学生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沈老师认为阅读的任务就是要符合布鲁姆的认知思维能力层次,从激活学生的学习理解的低阶能力开始,过渡到训练学生应用实践的中阶能力,最后力求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的高阶思维能力。这既是教育的本质,也是立足于解决现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浅层次阅读、重语言点教学和问题设置无梯度的典型问题。
应如何进行基于主题意义的学生思维品质呢?沈老师引用王蔷教授的“英语阅读思维原则与宗旨(如图3所示)”,呈现了阅读学习活动设计模板,即“熟悉文本—深化理解—拓展运用—分析对比—评判推断—建构创造”的六层次活动(如图4所示)。沈老师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下,分享了选择性必修一Unit 4和Unit 5采取的有效阅读教学活动和做法,如在语境中感知和灵活运用词汇,设置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点的教学活动,分层次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实施途径,沈老师给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创设问题链接,搭建语言支架,促进思维发展;第二,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促进逻辑思维;第三, 深度研读语篇,评价任务品质,提升思维深度;第四,围绕文本主题设计比较话题,培养批判思维。
图3. 王蔷教授提出的“英语阅读思维原则
图4.英语阅读学习活动设计模板
最后,沈老师总结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求我们基于学生已知来提出问题,然后主题引领、语篇依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实现对主题和语篇理解的提升和优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依托学科内容,基于学科活动,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学科育人、知行合一。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如图5所示)。”
图5. 沈老师的发言总结
在点评环节,谭老师充分肯定了沈老师利用新教材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下,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做法、建议和意义,如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以及问题链的设计,层层深入的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达到学科育人目的。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也都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因为这次教研活动不仅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方向和灵感,也教给了我们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做法,相信我们也可以在探索新教材、实施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为广州市的英语教学贡献智慧!
转自:“广州市中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