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导】送教下乡促成长 教研交流共提升
2022/10/28 13:34:30 阅读:518 发布者:
为了保障“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的线上教学效果,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助推线上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由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土左旗教育局联合组织的“送教下乡”生物教研活动于10月18日在土左二中的腾讯会议云课题举行,呼和浩特市实验集团学校王丽萍老师和土默特左旗第二中学陶阿茹娜两位老师进行了线上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由旗教育局生物兼职教研员刘海燕老师主持,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生物教研员丁洁老师、包峰老师及全旗生物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一、同课异构新授课
(一)由呼和浩特市实验学校王丽萍老师讲授初二新授课《细菌》,教学中特别注重新课标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意识的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求知欲,以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为主线探索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生的感知、探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气氛浓学生参与性强,教学效果明显。充分灵活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
(二)土默特左旗第二中学陶阿茹娜老师讲授的新授课,整体设计目标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破伤风杆菌为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细菌的认识。课堂教学中落实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互学、展学的课堂教学展开,有效创设学生自主、合作的情境,以学生的观察探究为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过程评价,渗透生物学核心素养。
二、说课环节
(一)呼市实验中学王丽萍老师说课。
教学设计以创设情境-“酸奶的制作”为导入引出乳酸菌作为铺垫,以学生探究实验的活动为主,引发学生的思考“酸奶中的乳酸菌从哪里来的?”再引出“细菌的发现过程”。观察和归纳细菌的形态结构推测营养方式。通过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再进行巩固。
(二)土左二中陶阿茹娜老师说课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阅读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和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进行比较将学过的知识串在一起,构建知识框架。再通过播放视频将抽象的知识更直观的呈现出来,让学生有更具体的了解。以课本基础知识为重,全面关注学生。
三、议课
两节展示课后,在刘海燕老师的主持下展开了议课研讨活动。市教研员丁洁老师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各校老师们一一进行了交流和课后集体研讨。
1.土左二中教研组长赵玉英老师评课。
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变,从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资料的运用很到
位,充分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土左民中教研组长路海燕老师评课。
王老师用实验创设情境的设计很巧妙,以乳酸菌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验探究能力。陶老师全程关注学生的状态,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疫情期间保证有效网上学习。
3.金山学校教研组长周引娣老师评课。
王老师从身边的事例为引线,让学生想要去挖掘乳酸菌是从哪里来的,两位老师都关注技能训练的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健康意识的培养。
四、教研员丁洁老师、包峰老师就本节内容
为例解读如何理解和运用新课标进行了讲解
丁老师解读了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以及教学提示等三个环节。在制订教学目标应体现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给出了详细又具体并建议和实例。给我们指出了教学新目标和方向。
包峰老师认为教师课堂设计的很好,情境创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比较好,学生参与度高,这节课效果应该不错。建议,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活动并掌握探究活动的五个步骤来巩固和明确怎样做探究性实验。这节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的内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方案,解决过程,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如何确定实验的自变量等。老师应该规范的步骤来训练学生,这样学生才能解决探究性实验问题。
我们的进步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如冬日暖阳,为我们送来了希望,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了两位授课教师扎实的知识底蕴、学习了她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们相信:此次教研活动,会引发土左旗生物教师深层思考,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对促进课堂教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增进城乡教师相互学习和借鉴,发挥名师引领有着重要意义。更为老师们以后说课议课活动以及教学问题诊断、新课标下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找到了角度,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中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