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闯关(4)》九年级22-23版
2022/10/17 14:42:39 阅读:194 发布者: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
城阳第五中学 纪学峰
一、单项选择题
1.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有害健康,因为烟雾中含有十几种致癌和有害物质。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会烟雾缭绕充满烟味,这表明( )
A.分子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引力
D.分子之间有斥力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
A.打开香皂盒会闻到香味
B.擦黑板时粉尘飞扬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将两个铅柱底削平、削干净,紧压在一起,它们就结合起来了
3.有关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B.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温度、质量都无关
4.在下列几种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20℃的水变成4℃的水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水结成冰
D. 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5.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是( )
A.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B.铅笔很难被拉断
C. 将橡皮吸盘紧压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
D.磁能吸铁
6.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 )
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
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
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8.下列现象中,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是 ( )
A.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B.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
C.铁锅烧热后,铁锅的温度升高
D.锯条锯木后,锯条的温度升高
9.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二、实验与问答
10.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11.问答
(1)如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向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它是水蒸气 形成的,这是因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 ,内能 。
(2)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发现硝化棉燃烧,说明对物体 ,物体的内能 。
(3)为什么沿海地区气温变化不像内陆显著?
答: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 ,根据公式Δt=Q/cm可知:对于相等质量的水和干泥土,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 ,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沿海地区的夏季比内陆地区 ,冬季比内陆地区 ,在一天之内温度变化较 。
三、计算题
12.保温瓶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水,温度从99℃降低到84℃时,放出6.3×104的热量,则保温瓶内装有水的质量有多少?
13..把质量为10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若用焦炭加热,需燃烧0.5kg焦炭。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这些焦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煤炉的效率是多少?(焦炭的热值3.0×107J/kg)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B
3.D
4.C
5.B
6.D
7.B
8.C
9.C
二、实验与问答
11.(1)相同 高
(2)大于
(3)水
12.(1)液化 降低 减小
(2)做功 增大
(3)大 相等 小 凉爽 温暖 小
三、计算题
13.1kg
14.(1)3.36×106 J
(2) 1.5×107J
(3)22.4%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