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兴宁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四统一”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分析报告

2022/9/21 11:40:31  阅读:494 发布者:

上学期期末,兴宁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了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四、六年级“四统一”期末质量检测。现对六年级数学“四统一”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形成报告,具体如下:

一、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合理。本学期期末检测卷题型结构设计较为合理,有选择、填空、判断、计算、图形与操作、解决问题六种题型,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2.能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紧扣教材,以教材为本适当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能体现动手实践、综合应用、创新思维的内容,本着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体现生活中的数学为主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目的就是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试题考核内容全面,基本涵盖了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及一些学生容易失误的知识点。

4.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答题情况

1.判断题基础扎实的同学基本能答对,正确率80%以上。但选择和填空整体情况不乐观,其中选择题第4题年龄比的问题中大部分同学不明白只知道当前年龄比,不知道具体年龄的情况下3年后的年龄比是无法确定的,这一题得分率只有16.78%,第5题考查单位1”的确定与比较,学生不能很好地在相关联的三个量中,两两比较,得分率也只有30.36%。填空题中第810111214小题失分比较大。

8小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比较大小,从中可见,学生没有掌握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值反而大这一规律,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做,但没有用“>”连接。

10题考查的是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不能理解a=5b时,ab是倍数关系,当两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是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最小公倍数。

11小题考查的三角形内角和,按比例分配以及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相等时,两底角相等的特征。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解题,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做,但没有带单位。

12小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学生不能正确区分

的意义。第14小题考查比的应用(按比分配),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把甲:乙=23,乙:丙=35转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而且没有留意平均数,导致计算错误。

2.书写不工整,不规范。教学建议: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书写格式,规范书写。如数字6”和字母“b”的书写,小数点的书写。

3.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要融入综合性、灵活性的题型训练,逐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努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视性,认真审题,注意单位,从根本上避免学生粗心造成的失分。

(二)计算题答题情况

1.学生整体计算能力有待加强,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错误率比较高,运算定律不能灵活运用,这两题平均得分率只有60.5%

2.出现许多书写不规范现象,如小数点写成“、”“·”而不是“.”,位置与形状都达不到要求标准。

3.简便计算题型比较灵活,学生不能准确辨断能否简便计算,特别是第二题中需要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但大部分同学是直接通分计算。4.24小题失分较大,主要出现在审题错误,大部分学生直接把直角梯形的上底当作圆的直径进行计算,还有一部分学生把题意理解为求圆的阴影部分面积。

教学建议:

1.加强对计算能力的训练。2.加强对规范书写的培养。

3.加强简便运算的算理理解及巩固练习。4.加强在答题范围内作答的良好习惯,强调在规定位置作答和养成仔细认真审题的习惯。          ()图形与操作答题情况此题内容丰富,考查了旋转、数对、缩小后的图形、作轴对称图形等等,既突出重点,又覆盖面广,答题主要情况有:

1.三角形边长按1:2缩小,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面积比是边长比的平方比,这道题错误率高。

2.作图不规范,有些学生可能不是用正规的2b铅笔作答,电脑扫描出来不够清晰,有些学生就是线条画得不够深,导致模糊。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一定要用正规的2b笔画图,还要加粗或涂黑。

2.有一部分学生作图比较随意,线条画的不够直。

3.进一步强化旋转的知识和数对的知识。()解决问题答题情况这一大题题型比较创新,难度有梯度,突出能力要求,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对知识的理解不够,主要体现在:

1.28题是分数除法中求单位1”的知识,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很多学生错在审题不清,对题目中的1:4没有理解清楚,不能正确找到30的对应分率即为

2.29题考查学生对反比例知识的应用。学生的答题错在一是没有理解透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正比例的知识去解答了。二是没有理解题目中已知的是方砖的边长,不是方砖的面积,直接用方砖的边长×块数来计算面积了。3.30题考查路程问题与和倍问题的结合,先算出客、货船的速度和,再用和倍问题知识解答出单位1”客船的速度或用份数问题解答。但此题只解答出了题目中的某个问题,并未真正理解透题意的同学很多。如:学生答题错在一是能解答出客、货船的速度和,但后面却用了差倍问题来算。二是对于(485-165)算出的是相遇路程,却以为是速度和,没有除以相遇时间就直接往下算了。三是没有审清楚单位1”是客船速度还是货船的速度。

4.31题主要考查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出现问题有:

1.部分学生对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混淆;

2.部分学生把圆锥的底面半径误认为是底面直径;

3.部分学生把体积单位书写成面积单位;

4.部分学生计算能力错误。

5.32题主要考查工程问题中有关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对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不能运用三者的关系解决较复杂的工程问题。

教学建议: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尽量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多强化对于分数单位1”意义的理解。

2.教学中要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遇到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建立解题模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考与措施

1.更新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在教学工作中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基础,找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去设计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合;必须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体现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要本着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通过有目的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疑点,引发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师生情感上达到共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问难,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有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的模式,真正解放学生的一切;同时,练习设计应注重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能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素质。

转自:兴宁市小学数学张秋平教研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