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 赋能新课堂

2022/9/16 9:59:56  阅读:409 发布者:

聚焦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  

             赋能新课堂

——南昌市初中数学教师参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暑期专题培训活动纪实

Dragonfly Keeper音乐:Phildel - Qi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云端共研新课标,

蓄力奋进再出发。

 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全市初中数学老师分别于711日、714-15日参加了由南昌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承办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暑期专题培训活动。

 为更好地体现新时代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版课标在2011年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凸显了数学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

通识培训明方向

 711日的通识培训,首先由中国教研网总编、原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朱立祥做题为《聚焦核心素养 强调综合、突出实践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讲座,他从课程改革时间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义务教育阶段目标定位、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目标定位、义务教育学科课程内容重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六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解读。他特别强调要坚持素质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地介绍了新课改后的变化,让老师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有了新的认识。

 接着由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带来了专题讲座《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郭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基本精神、义务教育课标框架及其内在逻辑、修订重点与课标亮点。她主张在课程内容结构化和跨学科综合学习中,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

1

学科培训促成长

鲍建生教授

马复教授

 714日上午的培训分别由华东师范大学鲍建生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马复教授做专题讲座。鲍教授从《关于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主要表现》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与设计》等三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进行精确阐述,对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进行剖析,明确了数学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的主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旧课标之间的变化和联系。

 接着是马复教授带来的专题讲座《核心素养统领的课程内容结构化》。马教授从课程内容结构化出发,而后延伸到小学与初中的关系,再讲到核心素养的“三会”,分学段重点阐述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说明。

喻平教授

徐斌艳教授

 714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喻平教授带来讲座《学业质量内涵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喻教授从学业质量的内涵解读、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思考、质量标准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等方面做深入解读和指导。

 接着,由华东师范大学徐斌艳教授带来《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的评价与建议》的讲座。徐教授详尽深刻的解读了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内容的变化和具体实施建议,并通过举例论证项目式教学为学生创造快乐地沉浸式学习体验。

特级教师张宗余

硕师生导师孙锋

    715日上午由浙江省特级教师张宗余带来《初中“数与代数”部分的解读与教学建议》。张教研员从背景-绘制育人蓝图、迭代-课标数与代数内容变化、思考-教学与改进和展望-教研赋能等四个方面阐释并解读。其主要内容有数学是什么即课程性质,数学到哪里即课程目标,数学如何谋划即课程理念。

    接着由四川省教科院孙锋教研员分享《初中统计与概率的课程内容、教学及评价建议》。孙教研员分别从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三方面做深入剖析与指导,与此同时,他建议教学过程中要制定指向“数据观念”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以及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以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

章建跃博士

      715日下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章建跃博士带来《初中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教学及评价建议》。章博士分别从课程设计理念、学段目标、学段内容整体架构、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和学业要求等七个方面做深入解读和指导。

1

深耕细作笃前行

此次新课标培训,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既掌握了义教课程方案的基本精神,又促进了义教课程框架及内在逻辑的认识,还了解了新课标的重点和亮点,并知晓了课程内容结构化如何教学,更明确了分科课程综合化实践化的积极策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赋能新课堂。新课标学习不仅为老师树立了教学的航标,也为老师带来了无形的机遇与挑战。愿新课标能“唤醒”、有“体贴”、在“落地”!

转自:南昌初中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