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云端守安全
继往开来启新程
2022年9月8日下午2:30,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第三分中心小学数学学科举办了主题为“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落实学科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员张老师和海滨区域的全体小学数学老师云端相聚,开启了新学期的第一场教研活动,拉开了新学年定方向、融课标新探索的序幕。
此次教研活动分为三项内容:上学期教研活动的总结;线上巡课的问题提醒与注意事项;新学期的主题教研活动。
一、上学期教研活动总结,拓形式促成长
1.技能比赛促交流
2022年3-5月份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第三分中心小学数学学科举办了“首届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为教师们搭建了展示风采的平台。整个比赛过程分三个阶段:初赛内容包括作业设计案例和微课视频;复赛内容包括粉笔字、钢笔书法、尺规作图、板书设计、讲题五个项目;最后以现场课堂竞比进行决赛。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上学期顺利完成,共有14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
2.系列培训助成长
4月份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帮助一线教师们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精神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张老师组织老师们参加了七场人教社组织的高规格的新课程标准培训。义务数学课程修订组专家、数学课程和教学专家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新课标究竟新在哪里”,共同研讨“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新要求”,引领教学实践改革的方向。此外还有市教研室任老师组织的五场主题教研活动,以及十二场区域研修活动,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和范例,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3.经验交流共分享
4月21日,张老师带领大家开展了“2022年春季返校复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研讨会”,围绕线上教学调研中发现的好经验、后疫情复学阶段教学衔接与调整,举办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张丽超老师的《简约的方式不简单,自主的课堂才精良》与鉴海云的《抓核心融技术,趣互动强体验》从线上教学方式的理念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朱慧颖 、王广旭 、刘建余三位老师从信息技术的的具体应用,比如几何画板辅助、手写版使用、课堂提问方式、umu设计单元复习作业等方面做了指导;张旭做了《后疫情时代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的策略思考》。此项活动为老师们的线上教学打开了一扇窗,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为能更好应对线上教学工作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线上巡课问题与注意,守安全落课标
本学期初始便步入线上教学的节奏,张老师整体上肯定了老师们的工作和付出,线上教学的开展总体上平稳、有序。为了更好推进接下来的线上教学工作,张老师细致梳理了巡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了注意事项,为线上教学校准了方向。
1.注意网络安全
张老师希望老师们引起重视,注意线上课堂教学的网络安全。具体操作有:教师做到准时到位,关注全体学生出勤情况。在预定会议或使用个人会议号发起快速会议时,主持人可以设置会议密码、开启等候室,防止其他人误入课堂,并可按需关闭“允许成员在主持人进会前加入会议”。
2.关注教材变化,符合新课标要求
近期线上听课过程中,张老师温馨提示老师们在备课中检查是否使用新教材插图,课件、微课要符合新教材要求。
张老师以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分析了教材版本的新旧变化,指导老师们关注新变化和新表达,加深理解新课标的育人理念。新教材的文字表述和界面设计更符合当下实情,呈现明显的时代特色。首先在内容方面:①编者的话这一部分,出现了新课标要求的关键词,如数学思想、活动经验、核心素养等。②教材例题中一些价格数据发生了变化,更符合当下实情;③解决问题中“阅读与理解”增加了引导语“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④去掉了一些年份比较久远的例题,增加了近年来的内容,如32届奥运会、停车场的标示、港珠澳大桥、和谐号和复兴号的速度等,融入了新时代建设伟大成就的相关素材,呈现明显的时代特色。
3.技术操作和资源获取
为保障线上课的课件、视频的播放流畅,希望教师在课前多演练,做到熟练操作。资源获取的途径建议使用正规、官方平台,比如云教研、天津基础教研、国家智慧中小学等专业级平台。
张老师对老师们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线上教研的态度、研究的深度等,要不分年龄,永葆好学向上之心,保持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三、新学期的主题教研
第三项活动的主题为: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落实学科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题的设定出于思想指导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考虑。本区域目前同步进行一项思政相关的课题研究——“中小学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践研究”;主题引用了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说的一句话: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整理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本次主题教研分为三个方面:
(一)构建层级化“立德树人”目标体系
1.新课标“立德树人”的任务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张老师从教育发展线索,梳理出学习目标的变化,从“双基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新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出台,变化背后的线索是学生“学会”向“会学”转变,从“知识技能”向“知识见识或知识智慧”的持续变化。
2. 明确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育人导向。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和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行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课程标准强化课程育人导向。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用“三会”来概括,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张老师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目标为例,进行了实例拆解和解读,让老师们更加清楚如何在学习目标中明确核心素养。
3.学科思政一体化实践研究的落地实施。
张老师向各位老师分享了本区域的思政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作为老师们下载学习的资源,为老师们进行学科思政的教学与探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具体内容是以教材上册的细目表为例,确定了中小学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要涵盖“政治认同”“价值形成”“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科学精神”“劳动实践”六个维度。
(二)以素养目标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方案》和新课标建构了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层级化“立德树人”的目标体系。新目标决定新的内容组织形式。
从几个方面去大体把握:针对一个单元,或者是一册书中的两个同类型单元,要有高阶位的目标,我们可以理解为单元大目标;可以采用同一目标、多个课时实施的方式;可以将目标、多个知识点、多课时、有情景、有学生活动、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和评价组成一个课程;这个单元要有“大概念”或者“大问题”的统领。
同时为回应“双减”要求,用典型内容实现育人任务,举一反三。逐步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让学科内容从学科逻辑、活动逻辑逐步走向学习逻辑。
(三)以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转变
《课程方案》和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强化学科实践。什么是学科实践呢?具体说就是:在教学情境中运用该学科的概念、思想和工具,整合心理过程和操作技能,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让学生经历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概括归纳、迁移运用等学习过程体会数学是认识、理解、表达真实世界的工具、方法和语言,增强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然后张老师用实例进行了说明。
最后,张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新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及培训安排,着重强调了新课标培训的再学习、持续思考,争取尽早尽快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衔接,促使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落地。
转自:“海滨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