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省教学能手龚秀丽:心怀热爱 追光而行

2022/9/14 9:40:50  阅读:397 发布者:

从离开校园到站上讲台,转眼间21个春秋已擦肩而过。岁月的流逝改变了青春容颜、带走了青涩稚嫩,但对待教书育人的那份初心未变。很庆幸能成为高新区初中骨干教师中的一员,赴昆明参加为期一周的新课改专题研修学习。

    此次赴昆明研修之旅,是简单纯粹、心无旁骛的美好时光;也是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深入思考、触及心灵的美好时光。

    在一波三折中初见。

    晨曦微露,我们便乘上大巴车赶往咸阳机场,赴春城的航空之旅却经历了一波三折。起初的过安检,连续六次摄像头面部识别过不去,让我顿感焦急,所好的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手机上办理了临时登机证明总算过关。到了昆明的机场又被乘客误拿行李箱。机场工作人员又及时联系找回行李,并第一时间给送到我入住的酒店房间,当我吃完饭下电梯穿过长长的走廊看到那个工作人员站军姿似的站在房间门口,我走到门口他连忙道歉,并递上联系方式,说如果检查行李有任何问题和他联系。虽然他们工作中的失误给我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但也确实被眼前工作人员虔诚的态度弥补工作失误所感动,原本的抱怨和愤怒似乎也不那么强烈了,每份工作都有它的不易吧。历经了一波三折赴一场春城之约,开启了难忘的昆明学习之旅。

    在专家讲座中顿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一个周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各位专家大咖的讲座。专家名师的思想精辟,经验丰富,有来自教育部“国培计划”教育理论与实践专家,也有来自一线的名校长、名师。他们既有渊博的理论,又有厚重的实践;既有育人的大智慧,又有授课的小技巧。博学教授名师们精彩的案例分析,给我们带来了理论性提升和实践操作的指导。

首先聆听了王敏勤教授的关于《新课程改革专题研修------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中修改了什么》的讲座。从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修订的目的是为了在信息时代让年轻一代在创造中成长,也明确了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包含了立德树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几个方面。从课程内容方面提倡大观念,大单元概念;同时要注意学科融合,注重学业质量等。他下午的讲座主要围绕大单元去设计教学,王教授结合自身的一些做法,如画知识树,先猜后学培养学生深层次思维等,让我们对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环节如何落实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2022版新课标》将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目标,突出体现了全新的育人价值观。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承担了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任务,还要促使学生积极运用和调试学习策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的学习要体现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鉴赏,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丰富的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通过第一天的深入学习和对王教授的了解,作为一位七十多岁的前辈,每天能坚持阅读,疫情期间不能外出,就研读了十六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认真领会其精髓。作为一个前辈,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地践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同时每天无缝链接的奔走讲学,从老教授身上真切感受到了对教育的那份热爱和情怀。

    感悟:让孩子在创造中成长,而不是长大了再去创造。

    茶教授主要从双减背景下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方面展开培训。茶博士通过大量丰富的实例引导老师们理解思维是由思维态度,观察视角,注意力焦点,思维和推理形式五个要素构成的。以这五个要素为抓手来进行思维的训练和变革,让思维训练和变革变得有迹可循,有据可依,有法可行。同时茶教授引导老师反思自己的思维缺陷并引导老师通过积极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来弥补自身的思维缺陷。在教学中除了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茶教授关于思维方式变革的讲座培训,使我们明确了自身思维的缺陷,同时人生不可能顺风顺水,面对困难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要相信未来可期,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感悟:高度决定视野,角度转变观念。

    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人大附中副校长贺国卿老师深入浅出的讲座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个人魅力。在贺老师营造的幽默风趣的氛围中,老师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恍然顿悟。贺老师是智慧的论道者,他告诉我们教育就是要把最好的自己释放出来,作为老师要经历三个阶段: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住讲台。他主张要能在课堂之外看课堂,在教学之外看教学。如果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讲简单,那就是一个老师最大的智慧。他认为好老师的四个特点是:学生看得起——自己心安——学校的骄傲——让历史记得住。他强调要通过课堂来传承文化。学生不是为了学课文来学课文,而是感受文化的魅力和自信达到育人的目的。文化是什么,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植根于心的修养。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这就是文化。

    同时作为老师要让自己心安。每一天我们要全力以赴,竭尽我所能。如果我们每一天浑浑噩噩,只做保姆型教师,死后就会被打入十九层地狱。永远不能心安。因为今天课堂上的娃娃,是2049年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课堂上他们的样子,就是未来明天的样子。今天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世界,明天世界就给什么样的孩子。尽管有聪明的脑,但是没有强大的心和健康的身体是不行的。他们要温暖有光,要有思维,要有人格。另外要把课堂讲堂变成学堂。搭梯子、引路子、搭台子。没有思维梯度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收获。其次,老师要成为学校的骄傲。成为学校的品牌和名片。这就要求老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我,让学习成为自己成长的助推器。

    最后要和学生搞好关系。教师要善于思考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天让他们有初恋般的激情,宗教般的虔诚。谈到怎样让历史记得住时,他强调首先,要修炼师德。其次,写作和读书是教师成长的两个翅膀。要读文学典籍的书,名人传记的书。一个老师不会写就没有思想的积淀。最后,老师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心,研究人性,研究关系。总之,教育是道与术的结合。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它需要技术,也需要学术。小学教学是技术,中学教学是艺术,高中教学是学术。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课标、双减……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组合拳,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综合素养、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作为教师要做到五个读懂:读懂政策、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懂作业。还要明白:今后高质量的教育需要:课程高质量、课堂高质量、作业高质量。

    贺老师的讲座犹如脱口秀,金句频现,如:每天让学生有初恋般的激情,宗教般的虔诚。教师要做法官,啦啦队,志愿者。用温柔的方式干一些残暴的事情等。在讲座互动环节,他讲教学思路改变时用了怎样教80岁文盲老太太打麻将?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他讲课堂延伸时用了妖怪为什么喜欢吃蒸的唐僧肉?在惊奇与意外中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从这些有趣的问题我们开始反思自己。在贺老师的讲座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阅读和写作才是教师成长的阶梯。也从他身上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从他的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心中的诗和远方。

    感悟:小胜靠智 大胜靠德 常胜靠人 全胜靠道。

    金改平老师侃侃而谈道与术统一的要领,从“六了”即讲了,想了,练了,评了,笑了,会了。“五实”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来定义一节好课的标准。同时好课需要好老师,作为一个好老师要有人性善良的光辉,又要有理性科学的精神。要有谦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精神。善心,是教书的“精神软件”,良知,是教师的道德防线。知识是力量,良知是方向。而且做人要明白:上等人,人帮人,广结善缘,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中等人,人挤人,比来比去气不顺,心生嫉妒恨。下等人,人踩人,踩來踩去踩自己,害人比害己。所以一生做教师,一生学做教师。教师不能只做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尺,要把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责任植根于心,内化于行。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专家和名师的智慧引领如黑暗中的一束光芒,为我们拨云见日,让我们找到了前进的力量,探索的金钥匙。

    感悟:知识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

    在感悟实践中提升。

    为期一周的研修学习画上了句号。大师们的睿智和博学,为我们拨云见日。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新课标的出台给新时代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以名师为标杆,不断学习新时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智慧型”教师的方向努力。 未来的教育之路,我将不忘初心,心怀热爱,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追光而行,不断实现自我的提升,努力做一个教育的探索者、追梦人。

转自:陕西省刘卫中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