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从目标到方法——我的英语教学探索之路

2022/9/9 8:52:45  阅读:342 发布者:

徐秀博,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任职于大庆市铁人学校。担任市兼职教研员、初中英语翟晓慧名师工作室助理,被评为省“十百千”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她的英语课堂灵动而又充满创意。她始终相信语言是传递人的内心世界、品格和价值观的桥梁,所以不断引领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挖掘语篇背后的内涵。

What makes a great teacher?”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去问一问最有发言权的学生。他们会提出许多有趣的关键词,如 “爱笑的、热情的、公正的、课堂精彩的、学识渊博的……”这些关键词虽不是标准答案,却暗含着学生内心的期待,也成为我的目标,“A great teacher takes a hand, opens a mind and touches a heart. 正是在这一目标的导向下,我才会精进不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方法。作为老师,如何能够走进学生内心,感知他们的情绪变化,陪伴他们一路成长?如何能给学生更加有效有趣的英语学习体验?如何发挥学科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核心素?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便是我在朝着这一目标前行的过程中,寻得的对于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构筑者”读写课教学模式

    2016年,大庆市骨干教师评选,复试考核要求介绍个人教学模式。于是,我反思自己对于英语读写课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构筑者”教学模式。读写课有着以读促写的功能。我们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语篇就像一栋房子,学生要从整体上留心观察房屋的框架结构及所用的砖瓦建材,在总结归纳后,再进行模仿构筑,也就是写作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充沛的体验时间,尽情体验阅读的乐趣。同时,教师要设计阅读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并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课文的框架及遣词造句。接下来,学生需要自己归纳总结写作提纲。先立框架,再设砖瓦,有如绘制蓝图。 最后,进行写作创作,形成既与语篇相关,又具个人特色,连接个人情感的作品。“构筑者”模式的“体验观察-归纳总结-实践创新”过程,就是“语言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符合二语习得的基本规律。以八年级下册Module10 Unit 2为例。文章采用插叙手法,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主人公的年龄信息,能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文章的插叙手法。再以年龄为线索,重组文章,引导学生观察作者是如何通过背景信息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重要事件。

二、逆向教学思路初探    在备课时,我习惯性地采用以目标为导向的逆向备课法。这是一种以目标输出为驱动的备课方式,其根本做法是从设定教学的终极目标入手,推断为了达成终极目标,而首先要满足的次级目标,再设计帮助学生达成次级目标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以此逆推教学的各个步骤。    2018年,在翟晓慧工作室的一次线下活动中,我以市教育局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上进行的教学展示课为例,介绍了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逆向设计理念和思路。但是,当时的这种逆向设计把学生的语用能力目标作为终极目标进行活动设计,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只能将教学活动导向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三、与新课程标准对接

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给了我更多的启发。具体内容可参看讲座视频。

第一,逆向教学设计有助于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逆向教学设计主要由三个阶段过程:第一阶段,教师应以学情为基础、以语篇研读为基底、以核心素养为指向,提炼学科大概念、构建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所组成的目标体系。第二阶段,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目标,然后构建表现性评价任务,从而找到适合的评价证据。第三阶段,为了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给学生体验式的英语学习过程。 在这种目标体系的过程中,所有的教学评活动都围绕目标展开,能够使学生逐步建构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把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融入其中。第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指向核心素养。    逆向教学设计思路,最为核心的阶段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只有目标设计科学合理才能决定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新课标给出了答案:英语课程是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的,我们要通过英语教学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以八年级下册Module 10 Unit 2为例,本课主题属于“人与自我”范畴,围绕“自我提升”的主题内容展开。语篇内容是一位播音员的自述,采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了作者一次成功的求职经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插叙这种写作手法,学生需要辨认文中的重要事件和背景信息,然后通过背景信息,了解作者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的过程,并提炼出本课的内核大概念“Success needs love and hard work.

本课以一幅漫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学习话题相关词汇,创设主题情境。在设计中创造性地重组文章结构,以作者年龄为线索,帮助学生快速区别重要事件和背景信息。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语篇,探索文章内核。以时间轴为线,使思维可视化,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找出相关线索,让观点的提炼过程更为直观。在学生进行语篇学习后,以对话、表格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展示自己的一次成功经历,并给出背景信息,反观个人成功轨迹,为单元写作做好铺垫。本课不仅达成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也实现了育人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三、“大概念”要通过完成任务实现。   “大概念”是通过完成任务实现的,不是一次性就能将“大概念”掌握的,也许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持续性任务才可能实现。我以八年级下册Module 3 Unit2为例进行阐释。文章介绍了太空的基本知识和人类探索太空所付出的努力。单元的大概念可提炼为“Never stop questioning”及“Never stop exploring. 

在图示1中我们看到,学生通过“questioning”学会如何去了解中国的航天家族;通过“questioning” 推测不同文章标题的写作角度;通过“questioning”,整理话题文章写作思路;通过向宇宙不断地发问,人类才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

在图示2中我们看到, 学生在主题语境中,通过分析现在完成时的使用,理解到人类过去在探索宇宙,现在仍在探索,将来也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因为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是一个自古至今持续不断的行为。文中多次用到“yet”,表明虽然人类尚未实现目标,但是在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大概念不是知识或定义,可以被直接学习获得。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是将道理或概念告知学生,学生就可以内化并付诸于行动的,它需要逐步发展的过程来实现。所以,当我们从目标出发,将大概念设计为一些具体的任务和要求。第四、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环环相扣,不能割裂。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因为思维品质不像语言能力、文化意识这两个维度,是外显在文本中的,它必须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设计的学习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以八年级下册Module 7 Unit 2为例。语篇内容是洛杉矶暑期英语课程的宣传广告。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体会广告语言与其他题材文章语言风格的不同,同时要让学生分辨广告中的观点和事实。既要让学生了解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基于广告中的事实进行理性判断,也要辩证地思考如果我们要撰写广告,如何用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语境中,学生能够看到辨别事实与观点的重要性,也能从多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设一个目标给自己,有了目标才能找到方法。我的目标正如这句话所说,把我对英语的热爱传递给我的学生,课上课下多一些巧思,让学生也能像我们一样感受到学科本身的魅力。

转自:大庆市初中英语教研平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