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来自苏州实验中学的正高级教师杨宇学老师为我们分享了“高中英语‘四新’背景下的教师行动”研讨会内容。杨老师是“学本英语”创立者,并领衔于2021年成立的杨宇学名师工作室,主要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以及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此次研讨会,全面剖析了“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并提出对教师英语教学的相关建议。
首先,杨老师对本次演讲的主题做了进一步阐释:高中英语即基础教育的一环,向下衔接义务教育,老师们需了解初中阶段所学知识,向上承接大学教育,需在高中阶段打好基础。关于“四新”逻辑要点:“新课程”即国家战略目标,体现国家意志;“新课标”是对课程执行和检验的标准;“新教材”则反应了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与要求;“新高考”是对新课程、课标、教材实施情况的最终检验。四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基于“四新”背景,教师教学应作出相应调整与优化。一、“新课程”
第八次课程改革(1996——今) 此次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信息化&外语。信息技术已成为基础教育必修课,近几年国内涌现出庞大的互联网企业得益于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同时,外语教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另一扇窗户,也与国民素养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与政府也陆续出台各类教育相关文件。其中,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重点文件为:2014.3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修订了课程方案与标准,改进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等。2017 《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需相结合,构建符合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及多样化的课程类别。二、“新课标”
关于第2点,着重讲解了“学科大概念”,即大单元教学:大问题、大任务、大活动。如:语法大概念需构建family map,以定语从句为例,层层分类学习限制性&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再细分为关系代词引导&关系副词引导,最后要考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
三、“新教材”(重点)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杨老师分别从确定单元时数、理清板块间关系以及对接学科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
以“友谊”为单元主题,将学科思想,如:中外友谊文化、友情的意义;学科知识与技能(4 skills),如:听关于友谊的相关案例音频,讨论对友谊的理解,学习由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记忆主题词汇、阅读日记找出语篇特点、学习日记写作方法;学生自身发展,如学会建立良好友谊关系和待人接物三方面为主线,建构了教学逻辑。
2.学科教学本质把握学生发展的本原即把握“3S教学”(student, subject,study) 中三者的关系
在第2点中,强调了英语学科独特的科学、美学、人文价值,如:餐桌礼仪、音乐会礼仪——2018高考作文考察中国餐桌礼仪;
同时,以“outstand”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实现从讲解知识的表征、逻辑,到让学生理解其实际意义。
第3点中,全面阐释了学习活动:定义:学习者通过学习工具与学科知识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而取得预期成果的过程;特征:教材中的提供的学习与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的支撑,在完成课堂任务过程中进行实践演练,最后通过考试来检验教学成果。四、“新高考”(重点)1. 新高考目标要求的教学启示:语篇教学学习语篇类型及特征:教师需向学生讲解课本中每篇文章的文体结构特征,得出语篇意图。
例子:
议论文:有论点论证支撑文章,如上图安妮日记文本,阅读题目中常常会考查作者写文章的意图,所以理解文章文体结构至关重要。
演讲稿:有问候语,第一二人称的标志,众多并列句来说明道理、说服听众
杂志文章:问题开头引人注目、有网络论坛标志、出现网络用语
理解语篇逻辑:直线型思维模式
例子:
英语母语者习惯在句子主干结构中插入从句修饰成分;
在探究语篇逻辑的时候,要注意寻找逻辑提示词,如for, however, also等。
建构语篇意义:运用解构与重构
例子:
“To some, To others, To those” 后可伴随的句子内容可以随意变换,从而影响后文写作内容。
2.高考试题对学科能力的考查: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
听力备考策略
阅读备考策略
完形&语法填空备考策略
写作备考策略写作要求:
牟欣老师学习感言
昨天晚上7点到9点半,我们外语组部分老师视通过腾讯会议集体参加了由正确教育主办的学科骨干教师研修班,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教科室主任杨宇学做了题为《高中英语“四新”背景下的教师行动》的报告。我记得最早提到的是“双新”:新课程、新教材。我本人上半年还参加了一次“双新”示范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后来又听说是“三新”,是又加了新高考,昨天学习了四新,又加了新课标。杨宇学老师认为新课程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指向立德树人。新课标就是要聚焦核心素养,弘扬学科育人。新教材就是要基于单元设计,把握教学本质。新高考就是要聚焦语篇教学,提升学科能力。杨老师的分享多次提到了英语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法:定语从句。特别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我结合杨老师的分享和我平时的学习谈一下我的体会。长期以来,我在定语从句的教学上过分关注形式、规则和结构而忽视了背后的意义、道理和逻辑。听了今天杨老师的分享,我觉得就定语从句而言,道理比规则要更重要。语法其实是形式、意义和用法的统一,形式解决的是准确性问题,而用法是和合适性相关。很多和我一样的老师和学校不能准确翻译She has been coming to Shanghai for 20 years.就是只重形式而不重用法和意义的表现。对于限定性定语从句,简单的处理办法是先翻译从句吗,然后在先行词前面加个“的”字翻译,但是对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则有更复杂的处理办法。我们一般会把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根据语境翻译成并列句或各种状语从句。根据杨老师的例子,我又找到了更多这样的例子。例如:My father, who is 60 years, lives with me now.如果我们翻译成“我今年60岁的爸爸现在和我住一起。”是容易闹笑话的。更妥当的翻译应该有两种。1. 我爸爸今年60岁了,所以现在和我住一起。2. 我爸爸今年60岁了,现在和我一起住。这样的句子就不能用限定性定语从句表达。再比如下面两个句子:1. The food which wasn’t in the fridege all went off. 2. The food , which wasn’t in the fridege, all went off. 他们的真正含义也要我们掌握了定语从句形式以外的东西才可以准备领悟。第一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吃的东西全坏了”,而第二句话强调的重点应该是“吃的东西变化的原因”,所以要翻译成原因状语从句更妥帖。“因为没有放到冰箱里,这些吃的东西全坏了”,所以在设问的时候有可能就要问食物变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如果找不到because类似的字眼,这样的题目对他们来说其实也是难题了。语法教学中形式和内容的事情还有不少,今天杨老师说到了定语从句,我很有感触,也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学习心得。——牟欣
张军俊老师学习感言
宇学老师《高中英语“四新”背景下的教师行动》的讲座面很宽,也很实,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来自不同教材的具体文本作为案例,两个半小时的学习给我带来诸多思考和和启示。
一、核心素养融于教学目标中
在听课过程中,我看到杨老师展示了他的一个教学设计,我就通过平台问杨老师如下两个问题:
很快,平台主持人将问题告诉杨老师,杨老师立刻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此图为杨老师分享的一则关于单元教学具体目标如何撰写的案例,他进一步解释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要融于教学目标中,在教学目标书写时需隐含于具体表达之中:
如:第1点,需要学生掌握语篇重要信息,并能够自我表达;
第2点,要分析不同文体的异同点;
第3点,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实则是为了考查的语篇结构分析,即深层结构,也就是思维逻辑;
第4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5点,写作任务考查应用文体的实践能力。
二、学习能力培养的跨学科意识
在听杨老师讲座时,很容易听出来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旁征博引,内容丰富,对于抽象的原理他用各种具体文本和事例来阐释,让人很容易理解和学习,我觉得这不仅是他本人的授课风格,也是他的一种教学观点。
用语文和数学的案例确实更好地说明了老师讲解的这个内容,因此我觉得在我自己的英语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要时刻抱有学习能力培养的跨学科意识。——张军俊
编辑制作:张银鑫老师
张银鑫
张银鑫
1998年出生
香港理工大学硕士毕业
英语专业八级
兰州一中英语教研组是一个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优秀团队。外语组正式在编27人,女23人,少数民族4人,正高级教师两人,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14人,二级教师3人,55-59岁3人,50-54岁3人,45-49岁3人,40-44岁2人,35-39岁11人,30-34岁2人,25-29岁2人,24岁以下1人。
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教学能手3人,兰州市教学新秀7人;全国优秀英语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全国十佳高中外语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新课改实验专家组成员1人,甘肃省学科教学专家库成员2人,省直机关十佳青年1人,甘肃省教科文卫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甘肃省技术标兵3人。2015年兰州一中英语教研组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单位”殊荣。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和我校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英语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教育及文学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近年来, 英语组先后有10位教师赴英国、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外大学深造研修,他们将带回来的最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地融入到我校的教学实际中。基于此,英语组教师在英语校本课程授课教案文本的基础上,先后编写了兰州一中学科兴趣类校本教材《领略英美文化》和《澳大利亚精彩无限》等。
在学校开设国际课程班以来,英语组的老师们积极承担国际课程的教学工作,成绩斐然,所有毕业学生以优异的雅思或托福成绩被世界名校录取。全组老师经常观摩学习在国际班任教的外国教师的课堂教学,并在课后交流教学思想,互通有无。在校领导的正确引领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兰州一中国际部已经形成了一支年轻有为、朝气蓬勃、扎实肯干、思维活跃的优秀教师团队。这些英语教师业务能力出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并在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为我校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激发我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一中英语组的老师们指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如英文诗歌朗诵、英语角、英语话剧演出、英语才艺表演、词汇大赛等。英语组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甘肃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并取得优异成绩;多次举办兰州一中高一、高二年级“英语演讲比赛”、“英文书写大赛”、“课本剧表演赛”等活动。
转自:“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外语教研组”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