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节体育课改上数学。”“今天课间操取消。”听到这些话时的失落,或许每名中小学生都曾经历。随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新《体育法》)亮相,孩子们未来或将摆脱这种失望和不甘。
日前,新《体育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将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该法自27年前颁布施行以来首次全面系统修订,而其中,第三章“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改动巨大、亮点颇多。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和家长特别关心的大事。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所副所长姜涛表示,新《体育法》有望切实解决很多青少年和校园体育的痛点,也将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提供法律保障。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极大提升
本次体育法修订,将第三章“学校体育”更名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提出“国家实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健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学校延伸至行政部门、社会组织甚至各个家庭。”体育法力图涵盖更广的范围,全面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体育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组织、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家庭应当予以配合。”近年来,近视、超重、肥胖与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家长对于该类问题的危害和防护措施的认知仍有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干预刻不容缓。
一段时间以来,体育与健康课被占用,每天运动时间不足,不仅让儿童青少年失去了锻炼权,也让“小眼镜”“小胖墩儿”日益增多。面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年下降的困境,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但部分学校仍执行不到位,加之体育师资不足、担心学生运动中意外受伤等原因,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保守、学生兴趣不高,“应试课”“不出汗课”成为日常。
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表示,体育法新增“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这些修订不仅体现了国家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决心,也意味着学生享受体育课和“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权利得到了法律保护。
国务院参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认为,新修订的体育法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对学校体育锻炼提出刚性要求,提升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增加“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等规定,有利于改变部分学校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体育锻炼的现状,保障青少年体育运动时间,从而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此外,新《体育法》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中,还新增了“学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的内容。
对此,姜涛直言,新《体育法》该章节较之修订前有了更明确、更清晰的规定,达到了可操作的层面,“学生和家长如果认为相关权利受到侵犯,可直接以此为据向学校和相关行政部门反映。而相关部门在督导过程中,也可以此为抓手,衡量相关工作落实的情况。”同时他也表示,这样可操作性的立法也有利于学校遵照执行,“这样一个明确的法律规定放在这,校长们自己也要掂量掂量了。”
体育成绩将影响学生升学及毕业
日前,南开大学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自2022级本科生开始,无疾病或残疾等特殊情况,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4年综合评定50分)要求者,不能毕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列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学校体育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修订的体育法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考核机制。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体育素养。“目前体育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做到‘两依据一参考’,初中的统考、高中的会考均已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呈现良好态势,但能否真正落实还有待观察,体育考试任重而道远。”王宗平说。
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已经有40多年的实践,近年来多个省市提高了体育成绩的分值和在中考总成绩中的占比,体育成绩拖后腿的话,将对高中升学产生不利影响。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在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原处长郭蔚蔚看来,体育考试使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保证了体育与健康课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学生身体素质有较大提高;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初三、高一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最好,说明体育考试对于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说。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吴键指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体育考试的初心是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信新修订的体育法将会更好地助力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转自:升旭小学教育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