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生百谷,教研促成长
2022/4/26 17:32:38 阅读:361 发布者:
青岛初中生物教研 2022-04-24 15:17
好雨生百谷,教研促成长
“谷雨时节丽春光,线下教学现新芒”。谷雨到来,万物生长渐旺,同学们走出了疫情的阴霾,回到了美丽的校园,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春雨。2022年4月20日,在市北区教研员李琛琛老师的主持下,山东省“十四五”课题之《“双减”政策下生物学“差异化教学”的区域实践研究》与青岛市“十四五”课题《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生物“驱动—践行—展示”微项目化学习模式行动研究》教学研讨会拉开序幕。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刘佳老师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出发,以“建构血液循环路径模型”为任务,设计了“初识血液循环”、“建构血液循环”、“再识血液循环”、“保护血液循环”四个由易入难、由理论到践行的学习任务,在每个任务中采用多种活动、问题串等方式引领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易入难,先建构简单的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模式图、动画、实验等活动对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利用模型解决问题并探索血液循环的意义,形成爱护心脏、血管,健康生活地意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课,于丽娜老师以冬奥会谷爱凌滑雪佩戴护目镜的原因导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眼球的结构,课堂上学生结合眼球的模型和贴图进行预习成果展示,随后通过演示观察猪眼的解剖实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根据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鼓励学 生结合眼球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大胆推测其功能,配合小实验、小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眼球各结构的特点及其功能,通过小组合作以多种形式展示视觉的形成过程。最后结合护目镜、眼保健操等内容,让学生理解眼球的重要并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
本节课于老师改变以往的授课模式,大胆创新,体现在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热点激发学生兴趣。以冬奥滑雪冠军谷爱凌佩戴护目镜引入新课,并贯穿整节课,既提高了学生的用眼护眼意识,又将奥运精神再次传递,激励青少年强国有我的斗志。
2.将实物引入课堂形象直观。创新运用猪眼进行实物观察,帮助学生由外向内更加直观地认识各结构的位置及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推断其功能。将抽象的生理学知识原理以形象直观形式展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实现高效深度学习,自主建构学科概念,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对动手操作亲自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十分感兴趣,全员参与积极性高,体会眼球结构的神奇精妙,尊重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3.体现学科融合化难为简。借助物理学科凸透镜汇聚光线的演示实验,解决了晶状体对光有折射作用的难题。实验现象可视化,学生轻松理解掌握成像原理。
4.学生深入活动体现课堂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学生活动多样,通过眼球模型结构展示、动手观察猪眼实验、光线影响瞳孔大小变化的视频拍摄、视觉形成过程的梳理等,学生参与度更高、思维活跃度强、学习深度更深、学生合作更有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大熊猫的朋友圈——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专题复习》一课,于淼老师以差异化教学理论为指导,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创作海报或思维导图回顾“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课上创设“大熊猫的朋友圈”为情境主线,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串联起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的认知,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对知识复习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对于“生物分类”内容的复习,学生项目小组课前自选课题,分工合作,完成对所选课题生物的分类,课上派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汇报,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尊重差异的教学理念。同时,本节课聚焦中考二轮复习,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两部分内容进行跨单元、互补与统整,进行精讲精练,注重方法点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深度学习。
和风润万物,百花枝头俏。通过本次课例展示,老师们对于“差异化”教学和微项目化学习模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收获颇丰。只有潜心钻研,才能专业成长,让我们相约春天,研修共长,共赴未来!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