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课题研究常用的方法
2025/9/1 8:53:11 阅读:12 发布者:
观察法
定义: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应用场景:可用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参与度,了解学生在课间的活动表现、人际交往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例如,研究小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情况,研究者可在课堂上观察并记录学生的专注时长、分心行为等。
操作要点:观察前要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过程中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对观察结果的影响;观察后要对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调查法
定义: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而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认识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
应用场景:常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家庭背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比如,为了解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可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
操作要点: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时,问题要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确保样本的数量和质量;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实验法
定义: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应用场景:可用于研究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或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兴趣,来验证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有效性。
操作要点: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实验假设、确定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和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验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实验假设,得出实验结论。
行动研究法
定义: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应用场景:适用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课堂纪律问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等。例如,教师发现学生在写作课上积极性不高,通过行动研究,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小组互评等,观察学生的变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操作要点:行动研究一般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在计划阶段,要明确问题、制定计划;行动阶段要按照计划实施行动,并对行动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阶段要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包括学生的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等;反思阶段要对行动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轮行动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研究法
定义:通过查阅、整理、分析教育文献资料,了解教育现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应用场景:常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期,帮助研究者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例如,在进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时,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基础。
操作要点:要广泛收集各种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观点。
转自手把手教你做课题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上一篇:
没有上一篇了!
-
下一篇:
课题研究,一定要做好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