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识别高考语文试卷上阅读理解客观题的错误选项?
2025/5/21 8:36:26 阅读:192 发布者:
应该怎样识别高考语文试卷上阅读理解客观题的错误选项?
吴老师:
您好!
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量逐年递增,阅读和答题的时间压力不小。我语文学习的基础不很扎实,我想知道,有没有可以迅速提高语文试卷阅读理解客观题答案效率的有效方法?
王烨
王烨:
你好!
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客观题易答难工,错误率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如何既快又好地答题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命题人的考查意图是什么。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命题人的考查意图无非在词句理解、内容分析、手法鉴赏、观点评价等几个方面。相关客观题可以分别考查出考生的信息筛选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转换表达能力、客观评价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相关客观题的常见错误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过度引申、片面理解、强加因果等。弄清楚命题意图、排列出致错原因是是提高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客观题训练及答题效率的可靠手段。
我们以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的语文阅读理解客观题为例,具体探讨一下以上可以有效提高答题效率的可靠手段。
第1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正确的答案是B。“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不代表所有“落后大国面对先进小国的侵略”的必然趋势。这是犯了偷换概念、夸大其词的错误。
第2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论证思路、整合信息的能力,正确的答案是A。在删掉大前提的情况下,分析“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并不占优势”属于断章取义、强加因果。
第3小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正确的答案是D。材料二第三段“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即“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包括“官兵”“民众”。选项A中的“其他不利的因素”是外部条件;选项B中“敌人实际只能占领”是客观局势,属于外部条件;选项C中的“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也是“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选项D中的“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属于“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符合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故选D。
第6小题考查的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正确的答案是B。选项A中有“也想让儿子跟其他孩子一起放牛,以改变他……那样不合群的性格”的说法,而原文信息是:“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这显然是张冠李戴,强加了因果。选项C中“让‘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悲观’之人,可见放牛生活对‘我’思想意识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说法是错误的,原文信息是“大雨天……蹲在草丛里形同消失,像我这种动不动就悲观的人,常常会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遗弃了,那感觉也不太好”,可见这是颠倒了因果,也可以说是无中生有了。选项D中“有意以环境的阴森怪异来映衬看武侠的乐趣”的说法错误。文中所谓的乱坟岗在“我”眼里、心里都是美好的,作者刻画乱坟岗并非要刻意营造阴森怪异的环境。
第7小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和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正确的答案是C。对锯木厂及与买牛相关内容的清晰回忆只是从侧面表现“我”的激动与满足,这在段落开头就已点明,“先抑后扬”的说法是错误的。
吴杰明
转自咱们的语文课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