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回答问题错误与正确的加分是一样的
2025/4/2 17:13:04 阅读:65 发布者:
听教育纪录片导演周轶君的在一席上的一段演讲,她谈到这样一个事情:在以色列和德国,人们告诉她,失败和犯错是教育当中特别重要的事情。在希伯来语境中,“失败”不是结局,而是意味着你可以重新开始。
回到我们的课堂,犯错通常是不允许、受到惩罚的。考试有自己的标准答案,背离了这个答案,则不能得分,就失去了许多机会和条件。所以,为了取得一个高分,人们都冲着哪些标准答案去瞄准靶子,严丝合缝地表达,不敢错过一个符号和标点。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个犯错、试错、创业、质疑以及开放的思路都在不经意之间悄悄抹杀,遗憾地丢掉,空留失败的教训,而找不到失败的体验和获得。
曾经发表过一篇公众号文章,里面提到这样一个事情:我自诩文笔还是不错的。有朋友是高中语文老师,他给我一个题目,请我写一写。我自信地下笔千言,觉得成就满满。但是当朋友看完我的文章之后,遗憾地告诉我:按照标准答案,你的文章不及格。我有些不服气,看到所谓的标准答案,我沉默了。我写的内容,是和答案有所区别。答案是一种大众普通的观点,而我的思路和想法有些离奇和光怪。按照答案而言,我是不及格的。但是我只是和答案不吻合,若因此全盘否认我的观点和看法,个人依旧有些不服。但是,可但是,不服不行。
在德国,周轶君问过一位职业学校的校长关于德国制造的秘密。他告诉周女士,德国制造以高质量著称,而高质量背后的秘密是不怕犯错并解决问题。一个德国妈妈告诉她,在儿童教育中,他们常说:犯错是学习的必要环节。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犯错,说明他都没有尝试,又怎么能真正学到东西呢?
如果我们都怕出错,那么最好办法是什么也不去做。所以,我们看到了熟悉的课堂,当老师提问的时候,许多交头接耳的学生马上沉默了,头低地到了桌子以下,或者目光迷离朦胧,不敢正视老师。为什么?可能是不会回答,更有可能是怕自己回答错误,当众难堪出丑,甚至有可能害怕老师的奚落和批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举手的只能是个别的所谓的好学生。其他同学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好吧,我想在我的课堂上做一点改变。以往,上我的课,学生举手回答正确的话,是给予加分奖励的,一般是回答正确加1分,或者是没有举手,而由老师点名回答正确的话,加分是折半的0.5分。以后,我想改变一下评价方法,不管回答正确不正确,只要举手,只要是谈出了个人观点,即便回答错误,即便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稚嫩的,我也同样给予表扬鼓励,一律加上1分。通过这个小的改进,我想体现出一点鼓励试错、勇敢自信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的行为吧。
想起了龚自珍的那首著名的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评价一个人,不要只想着如何完美和正确,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和视野来评价和分析吧。毕竟,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失败和成功是相互转化的,错误和正确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固定不变的。还有两句俗话“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说也很好。当我们都不愿意犯错,只想成功的话,那么成功也许最终会演变成为了一种完美无瑕的形式主义。
转自木子音的教育生活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