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太多,内容总也讲不完,怎么办?看一位青年教师是怎么做的
2025/4/2 17:10:44 阅读:67 发布者:
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着满满的教学大纲和有限的课时,那种“知识点太多,内容总也讲不完”的焦虑,就像一场甩不掉的阴霾,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每一个知识点都像是一颗宝贵的珍珠,舍不得遗漏,可时间的丝线却那么短,怎么也串不起所有的精彩。
在我刚开始教书的时候,这种焦虑尤其强烈。我教的是思政课,那本教材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每一页都藏着无数的宝藏。每次备课,我都觉得这个知识点重要,那个也不能放过,总想着把所有的内容都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我就像一个心急的导游,在知识的景点间一路狂奔,生怕错过任何一处风景。
记得讲《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追求向上向善的道德”的第一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我就有些发蒙。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内容丰富,里面涉及到的概念又多又复杂,比如,道德、道德的特点、道德的意义、传统美德的内涵等等,还有各种相关的案例和拓展知识。我想着要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就从各个角度不停地讲解,还补充了很多自己觉得很有用的课外资料。一开始,学生们还努力地跟着我的节奏,眼睛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可渐渐地,我发现他们的眼神开始变得迷茫,有的同学甚至开始走神。我心里一紧,加快了语速,想要在下课铃响之前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完。结果,下课铃响了,我还有一大半的内容没讲完,只能带着遗憾结束了这堂课。
下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这么努力地想要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为什么效果却这么差呢?我开始观察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发现他们并不像我这样“贪心”。他们会有重点地讲解,对于一些次要的知识点,只是简单地提及或者让学生自己课后去了解。他们更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会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提问。我意识到,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吸收。
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会在备课的时候认真梳理教学标准,明确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重点内容,我会放慢速度,用多种方式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比如,在讲解思政课《职业道德与法治》第八课“建设法治中国”的有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内容的时候,我不再只是枯燥地讲解理论,而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法治案例,播放“今日说法”栏目的法治视频,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我还会组织小组讨论,以案说法,让大家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我不会轻易地质疑孩子们好像很稚嫩的想法,而是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和正向的激励和加分,让孩子们愿意讲话,喜欢讲话,不害怕讲话与发言。
同时,我也学会了取舍。我觉得,生活里的断舍离用在教学上同样适用。管理学上还有一个观点,即:少就是多。如果,想什么都要,那么也许会失去许多;如果觉得什么都重要,那么就没有重要的东西了,所谓有钢用在刀刃上。教师用学会抓重点抓关键抓主要矛盾,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芝麻西瓜都想捡,吃的太多,容易消化不良啊。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知识点,我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而是把它们作为拓展内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一来,课堂时间变得更加充裕,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上。比如,前一阵讲《心理健康与职业规划》第四课第二框“认识挫折,直面困难”内容,上课时有两个问题没有讲完,分别是“什么是现实的我,什么是理想的我,是一样的吗”“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我没有拖堂而是及时下课。下节课,我安排两位小老师解答这两个问题,并且让两个小老师在课间做一个提前准备,我给予适当的指导。上课后,两个小老师煞有介事的上台讲课,很快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既压缩和精简了时间,也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除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我还开始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我会在讲解一段时间后,懂得适当留白,停下来让学生们消化思考一下,提问或者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甚至,在他们学习疲劳的时候,可以让他们适当发一小会呆,或者闭目养会神,看似浪费了时间,实际却是以逸待劳,张弛有度。我试了一下,效果挺好,出乎我的预期。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教学其实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都不一样,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也有差异。所以,我会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如果发现某个知识点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会放慢速度,增加一些练习和讲解的时间;如果学生们对某个内容掌握得比较好,我就会适当加快进度,拓展一些更深层次的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课堂上的氛围变得轻松了许多,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虽然还是会有知识点讲不完的情况,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了。因为我明白,教学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重要的不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跑了多远,而是学生们真正学到了多少。
当然,要完全解决“知识点太多,内容总也讲不完”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会继续向其他优秀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我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在这条充满挑战的教学道路上,我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我始终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出发点,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们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转自木子音的教育生活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