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情境而情境的教学,是喧宾夺主
2025/4/2 17:08:56 阅读:69 发布者:
新课标以来,情境化成为一个热词。情境化教学设计、情境化命题等层出不穷,确实给传统枯燥的知识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任何事情只要走向极端,就会背离初衷,偏离轨道。
情境化教学在推广过程中,有时被误解为一种纯粹为了吸引学生进行表演性手段。有的老师过分注重营造外在的热闹场景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其实际的教育价值。
有些课堂中的情境设计看似精彩纷呈,却无法有效联系到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变成了为情境而情境的“秀场”,缺乏对学生真实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情境化教学华而不实,过度的情境化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模糊,使学生无法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无实质性帮助。
情境化的命题设计也越来越多,随着跨学科研究深入,生活中的数学、语文中的数学、物理中的化学等随时切换,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或其他学科联系,提高其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境化的命题设计,原本是为了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然而,有的老师的命题设计,为了追求情境新颖和有趣,却忽视了学科试题本身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描述性的内容太多,增加了阅读量,个别题目云山雾罩、似是而非,学生不知所云。
为情境而“情境”,生搬硬套,或者为跨学科而“跨”,牵强附会的多了,知识本质就少了。情境化命题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确保学生在情境中能够学习和掌握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命题设计应适度,既要考虑到情境的创设,又要确保知识的明确传达,避免过度情境化导致的教学内容模糊。
例如:关于“面积计算”的数学情境化设计:
命题背景:在一个小区的规划中,需要计算一块矩形绿地的面积。这块绿地周围有各种建筑物和道路,形成一个特定的实际情境。
真实情境模拟:设计一个实际小区的地图,标明绿地的位置和周围的建筑物、道路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问题设置:在绿地周围设置不同长宽的建筑物和道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绿地的面积。同时,可以设置多个层次的问题,如考虑建筑物和道路对绿地面积的影响等。
又如,在讲解“平面几何”时,可以创设一个建筑设计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运用几何知识。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筑图纸和设计要求,让学生运用所学几何知识进行计算和设计。在教学生“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概念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个道路交通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这个情境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计算道路的宽度、角度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命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再如历史课堂的情境化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与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相关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悟历史知识。比如角色扮演、场景分析、穿越时空、历史评书台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当时的社会生活,鉴古知今。
星教师说:“情境”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指望创设了一个好的任务情境,学习任务就能自然完成。
好的“情境设计”是以“情”动人,让“境”生根。强拉硬拽的情境,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浮夸而空洞,缺乏深度和实质性内容。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我们要从哗众取宠的表面形式中走出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和核心。
如此,才能避免情境创设陷入尴尬“情境”。
转自桃都花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