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让学生爱上学习,可以用这几招!

2025/4/2 16:43:48  阅读:63 发布者:

老师

您是否遇到过这种现象——

自己在上面讲得

手舞足蹈、声情并茂

结果学生在下面意兴阑珊……

反思来,反思去

却还是没有功效

其实是没用对方法

有什么方法

能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呢?

一起来学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吴正宪的智慧——

01

要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

教师可以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为儿童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对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同感。这样,自然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教师要帮助儿童架设“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重建儿童的生活世界,走一条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教学之路。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才会自觉进入学习状态,数学才不再遥远,从而增进儿童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对于生活中“数学现象”进行“重新解读”。

02

设计出一个个有趣且有价值的“问题串”

还可以这样做——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出一个个有趣且有价值的“问题串”,激励儿童在“问题串”中追问思考。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会让你时常感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课堂上儿童时而紧锁双眉、沉思不语;时而各抒己见,主动质疑,师生交流发自肺腑、真诚感人。教学中随着问题的发现提出到不断地破解,使得学习过程跌宕起伏, 忽而满目荆棘, 紧张得令人透不过气来;忽而又曲径通幽, 豁然开朗, 让人置身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着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价值与愉悦。

恰到好处的“问题串”引起儿童的认知冲突,打破认知平衡,一个个问题的抛出,一个个思维高潮的迭起,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使儿童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气氛中,感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激情。

有了问题就会有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使儿童思维共振,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

03

让学习者参与动手实践活动

课堂上还要从学习者的动手实践活动开始。学生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的操作实践的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得深刻的认知、技能与情感发展的体验。创设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的脑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不断地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做数学,在做中获得体验与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课堂里既要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探究,也要有群体的交流分享。这种相互讨论、倾听、补充、调整、修正、欣赏、完善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04

鼓励儿童敢说话、会讲话、善提问、敢追问

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讲话,会讲话,善提问,敢追问,学会与同伴的对话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充分表达,注重学生“讲数学”,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

学习中要创造民主平等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争辩中获得正确认识,深化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语言、思维、动作在交流分享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使“一言堂”的数学课堂变成师生互动交流的“群言堂”。

转自郑州未来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