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堂教学策略分析框架

2025/4/2 15:42:25  阅读:65 发布者:

从学校实践的层面,实施课堂教学策略优化的研究,应当对课型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的课型进行策略的分析和优化。这样的研究和实验的框架也构成了一个二维的分析模型。

一个维度是课型:新授课、自主学习课、单元总结课、实验课、复习课、讲评课、探究课。

另一个维度是教学策略。这又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条件性要素的教学策略、过程性要素的教学策略。

条件性要素的教学策略包含:

1、环境优化策略--物理环境优化策略、心理环境优化策略

2、教学准备策略--教材处理策略、学生研究策略、工具准备策略

3、课堂管理策略--课堂流程设计和组织策略、课堂违规行为调控策略

过程性要素的教学策略包括:

1、讲授策略--概念阐释的策略、原理分析的策略、安全剖析的策略、本质提示的策略、推理论证的策略、过程描述的策略

2、提问策略--问题准备的策略、问题叫答的策略、问答行为调控的策略

3、演示策略--内容选择的策略、形式选择的策略、演示流程安排的策略、活动组织的策略、总结提升的策略

4、讨论策略--主题设计的策略、情境创设的策略、组织形式选择的策略、点评引领的策略

5、作业策略--作业设计的策略(形式、分层等)、作业评价的策略

6、评价策略--过程评价的策略、结果评价的策略、反馈调控的策略

在这个框架中,一共有30个教学策略点,也就说,对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可以从这30个策略点去考虑,如何优化每一项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从而达到通过具体操作策略的优化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的目的。

这个框架比较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有比较强的操作性。而前一文(课堂上教师教学行为的二维分析框架)构建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框架,则方便研究人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两者视角不同,但都是对于课堂教学的操作行为优化的研究,其功能是一致的。

转自中小学课程研究者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