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型课堂的思考
2025/4/2 15:41:20 阅读:76 发布者:
在读一些课堂研究的专著时,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概念--好的课堂,好的班级体,好的学校应当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这个从第五项修炼的理论中引用过来的概念和操作模式,似乎还是很为研究者所认同的。既然有“好课堂应当成为学习共同体”的要求,那么把课堂建设成为学习型课堂的推论,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日常的课堂一定是都有“学习”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组织运作的形式都符合第五修炼中所提出的学习共同体的要求,所以,课堂并不自然地就是学习型课堂。
那么,怎样的课堂是学习型的课堂呢?它与传统的课堂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一个在从事学习型课堂研究中首先要明确加以界定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课堂,或可以简称为知识课堂。这个课堂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关注的重点是知识的掌握。
与此相对应的,学习型的课堂应当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中也需要重视知识,但是接受知识不再是教和学的目的,目的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发展。
这个课堂应当是以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这个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动承担者。老师的任务是通过对学习产内容的加工,帮助、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一种指向和围绕学习内容而展开的主体间的互动,课堂中存在的是一种主体际的关系,师与生是双主体的关系。
这个课堂要以生活为依托,应当把学生的经验作为教与学的资源引入到课堂中来,把课堂教学过程与现实的生活过程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真正的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活化是这种课堂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如果我的这个推论是正确的,那么,学习型课堂将是一个可以成立的教学论的概念,可以用这个概念及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来统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
转自中小学课程研究者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