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教学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2025/4/1 17:51:48 阅读:66 发布者: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领域,给我们教师的思想带了巨大的冲击,教师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教,教师的角色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是知识的拥有者?问题的共同解决者?学习者?学生成长的赋能者?还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到了我们必须思考的时候了。
AI已经把我们所有人的知识平权了,想要的信息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并且可以由此生成新的知识,如果我们还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学生作为从教师处获取知识的学习者,这种关系可能会被颠覆,甚至有种感觉,按照文化课考试进行人才选拔的机制都面临着考验。
目前关于AI的培训课程非常多,但是大部分课程仍然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利用AI作为教学支持,我曾问过Deepseek这样一个问题:“AI为教学带来了什么?”它给了我10项内容:个性化学习、自动化管理、智能辅导、丰富教学资源、教师支持、语言学习、特殊教育、数据分析与预测、远程教育、教育公平。这10项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如备课、写教案,按照教师设置的标准进行评价等,二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如辅导、查询资料等。
我还问过AI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应该如何讲授电磁场课程中的散度和旋度,”它给予我的回答也基本上是平时教学的俗套,基本上是从概率的角度上给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然后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所以很多培训专家经常会说,目前AI还只能做到百分之七八十,还在不断的进化。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目前AI提供的方案,对于新手,或者教学资源的获取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方便,可以归结为“工作自动化”程度更高效了,除此之外呢?我们还能利用它做什么?或者还有什么它不能做的,我们需要去做的呢?
我还问了AI一个问题:“未来AI会有情感吗?”它的回答是:“当前AI的情感表现是基于算法和数据训练的结果,并非真实的情感体验。未来,AI可能会更逼真地模拟情感,但是否能真正“拥有”情感仍存争议,科学家正在研究“情感计算”,旨在让AI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并作出适当反应,这有助于改善人机交互体验,但距离真正的“情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说明目前AI在情感领域还不够发达,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类的情感,但是这也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未来是否会有突破仍值得期待。
通过我所问的这些问题发现,教师已经不能把自己定义为知识的拥有者了,但是仍然是情感的赋能者,学生在人生的成长期,除了家庭面对的最重要的人就是同学和老师,所以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在教学方面,目前AI主要还是技术上的支持,情感方面还无法替代。
另外,从教学模式上,还需要有更深层的探索,而不是在传统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模式下,仅仅利用AI作为资源搜集,文本生成等方面的助手,这种应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AI的作用,就像我们身后有一个高人,而我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利用他,而只是让他给我们当助手提供一些资料,帮我们干一些体力活,这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知识平权了,更容易获得了,但是能力却是需要生成的,不能直接获得,所以教学的终极目标还应该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能力上,比如一个已经开了十几年饭店的老板,和一个刚要开饭店的老板,都可以拥有开饭店的知识,AI可以提供大概率的经验给新开饭店的老板,但是大概率还是不如开了十几年的老板,(PS:注意我这里用的是“大概率”,且指的是传统模式),所以如何利用AI帮助学生生成能力更值得探索。
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力、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才是能够打败上一段提到的“大概率”的关键,这些能力的培养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很多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甚至已经高于教师了,我们经常从学生身上能学到很多东西,甚至感叹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而现在AI的发展更对我们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挑战,我们更应该作为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学习者和伙伴,在AI面前,我们可能并不比学生领先。
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更应该探索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如何引入AI,并且赋予AI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助手,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转自i教学i思考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