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问题”的老师
2025/3/31 15:48:44 阅读:64 发布者:
无问题,不成长,与学生,与老师,都是恒古不变的真理。怀揣问题意识,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新问题,创新也就在育人的路上此起彼伏。
初上讲台,曾以为,教好书,学生取得好成绩,就是一个好老师,在经历了而立,不惑,即将步入知天命的年轮,对做一个好老师这个命题,依然还在探索的路上,只是目标近乎清晰,在岁月的年轮划过三尺讲台,在粉笔丈量岁月的周而复始的三年里,在课件中的ppt从指间一张张划过45分钟里,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在不断的沉淀中,我似乎知道了好老师的标准,那就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一定是一个“问题”教师。
这种问题意识的萌发始于2019年,也就是部编新教材在江苏实施的第一年,那一年有幸被市教研室陈主任邀请,在全市范围内开设一节新教材的基础年级的新授课。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那次的教研活动在我所在学校开展,表面上看,这节课上的还行,其实,一节课上下来,从准备,到教学设计,到学生课堂上的反应,自己还是发现不少的问题,也就是在那次精心准备中,开始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研究。问题,让我开始教学中养成了一种好习惯,不懂就问,同行,百度,al ,deepseek,知网,专业杂志,和书籍都是我求助的对象,甚至有时我还会去问我的学生。不耻下问,似乎让我养成了一种惯性,那就是时刻我都会带着问题意识来学习,教学,生活,让思考问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和生成问题的过程中,我的专业水平在一点点进步,我对教材的把握也在不断的向着精准化前进。
现在,每当我上组内一节研究课,我都会提前着手准备,以前都是抱着搪官差的消极态度应付了事,后来在不断的外出学习和命题中,不断发展,这样游戏人生,是对自己专业的玷污,也是自己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浑浑噩噩。所以每当此刻轮到我上研究课的时候,我都在想,怎么才能把这节课上好,上的让听课老师,领导满意,其实,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满意。
让学生满意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这是当下我教学的首要标准,因为一节课上什么,备课组,教学大纲,教材,资料,课件都有,我们在上每一节课前要问自己,这节课,我想给孩子什么知识,培养什么技能,这样的方式,适不适合学生,能不能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一节课学习下来,收获有多少,该如何融通教学评一体化的问题。
当带着一系列的问题上路,备课,教学设计,问题检测似乎也就渐渐开始明朗,因为问题就像一盏航灯,它指引着我教学的方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该怎么才能到达那里?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教学也就真的靠近学生,以生为本或许也就真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一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良好,感觉没有问题,恰恰是自满的开始,满招损,谦受益。教学中没有问题,其实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到极致的课,就像人无完人一样。有了问题,分析问题,合作探究,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能力养成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教师视野拓宽,格局提升,素养养成的时刻。
把问题看透,把化解问题的方向和路径厘清,这需要心无杂念,需要加强学习,需要在专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钻探,获取,提纯,为己所用。
做一个有“问题”的老师,是好老师的标准之一,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觉得,教学路上,借用冯卫东老师的“学思不用则废,学思不行则虚”可谓恰如其分,学,思,用,行兼具,我们才能创造美好的教育生活!
转自一周闲言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